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流传于甘肃临夏一带的天启棍是蜚声我国武坛的"西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技击性强,久享盛誉于我国武坛.由于缺乏文字史料和系统的理论总结,在长期流传中,天启棍在其棍名、源流、内容等方面众说纷纭.文章通过查阅文献方志,整理出些许关于天启棍的发展历史,从棍名、源流、内容、风格特点及在临夏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棍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技艺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征称誉武林,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棍的文化成就,是无数武术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历代杰出人物的卓越贡献不可分割。本文以马颖达为研究对象,从传承渊源、武学素养和传播成就三个方面,深入研究马颖达在西棍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和历史、人文地理学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区位类型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区位形成及其特点,可以根据地理环境、气候地域因素作划分;其次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另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是形成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要因。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地域特点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卫国 《体育学刊》2011,18(3):125-127
从中华自然地域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及趋势。认为外部屏障成就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民族体育文明;内陆条件则奠定了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基础;民族分布格局和内向发展特征,造就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棍法实战运用详解: (1)膀手棍法:膀手棍法为主动防御型棍法,即在对方攻击时进步迎击防御,运用时通常与其它棍法组合防守反击。对于朝我头部直向劈击的对手,我以膀手棍法进行防守,同时进步迅速将棍法转变为摊压棍法,压其手臂左手推封其肘部,右手棍斜劈其头颈部(图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各臻妙际的棍法林伯原明以前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各家棍法的记载,可说寥若晨星。而到了明代,这一现象开始改变,当时不少文献都有关于民间棍法的记述,这反映了我国民间棍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郑若曾《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称当时“使棍之家,三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这样的联系集中体现在高原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亚热带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三江地域的少数民族体育。这三大地区不仅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多、体育内容丰富,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很具有代表性。对这三大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与地理关系的研究,有促于我们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历史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武术专业30名优秀男子运动员棍术动作旋子转体720°的受伤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棍术旋子转体720°这个动作受伤部位主要是以膝节、髋关节、腰部、踝关节为主;动作难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是这个动作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负重过大,过度疲劳,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是构成这个动作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第11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预赛中刀棍、枪剑女子自选全能项目的比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刀棍、枪剑项目难度动作失误率分别是6%、7%;女子器械类难度动作失误有差别,棍术的失误比刀术多、剑术失误大于枪术;高旋转的难度动作完成具有不稳定性。研究表明:前后动作的顺势衔接与利用惯性是动+动+静难度动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下肢难度动作的支撑要以复合杠杆的工作形式完成;完成器械技术动作主要是靠器械动作方向和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地理学微观研究的理论框架。认为:"人地关系"仍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的体育活动行为与体育场所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将成为体育地理学微观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体育场所空间结构、体育场所空间感知、居民体育活动行为三大研究内容。体育场所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场所类型划分、体育场所物质及社会空间结构等;体育场所空间感知研究主要包括场所意象、场所感、感知满意度、体育场所信息及体育知识的获取等;居民体育活动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持续时间、圈层结构、交通方式、空间偏好等特征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我国部分学者对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对当前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提出建议,并构建出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框架。得出:在开展我国体育地理学的研究时,应借鉴国外优秀成果,融入当代体育思想,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等;在我国体育地理学研究内容框架构建上,建议将体育地理学划分为体育文化地理学、体育社会地理学、体育经济地理学和体育环境地理学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讨论体育文化的分布与地理因素的关系,并重点从客观地理条件对体育文化现象分布的决定作用与地理学知识对体育文化现象的指导作用两个角度来进行讨论,使用理论分析结合例证的方法剖析了地理因素对于体育文化现象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兵 《体育科学》2007,27(8):3-24
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体育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认为,体育地理学是地理学与体育学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运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区域性、综合性;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体育景观研究,区域体育分异与联系研究,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播研究,体育与环境问题研究,体育运动场所的空间联系研究、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等。体育与地理环境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体育地理学有助于拓展体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体育地理学研究内容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地理学是一门新兴体育学科,应首先明确其研究内容。研究认为,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包括体育景观研究,区域体育分异与整合研究,体育的形成、演变、发展与空间传播研究,体育与环境问题研究,体育运动场所的空间布局,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当前还只是初步的研究,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县级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调研、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甘肃省县级体育发展的社会、经济诸方面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当前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性的把握。结果表明:1)甘肃省县级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水平欠发达,且位于黄河以西、黄河以东地区的县差距较大;2)经济水平固然是县级体育事业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这里除了文化氛围和体育意识外,体育地理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3)甘肃省县级体育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体育,县体育局在县级体育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放大或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