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CBA国内外优秀后卫球员的个人攻防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CBA国内后卫球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克托莱指数与外援后卫球员差距不明显,但国内后卫球员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爆发力,对抗能力不足;(2)外援后卫球员是典型的攻击后卫,具有超强的个人攻击能力,而国内后卫球员则多数为组织后卫,攻击能力相对弱;(3)国内后卫球员在控制球,支配球能力方面较弱,面对大强度的防守失误较多;(4)国内后卫球员具备一定的得分能力,但得分的方式、手段较为单一,突破意识不强.为此,国内球员应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训练,提升克托莱指数,着重提高核心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2005-2006 CBA联赛中的外援中锋、前锋、后卫球员与国内中锋、前锋、后卫球员为主要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主要从比赛中的若干技术指标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球员在三分投篮命中率、助攻、罚球命中率方面相比外援球员有一定的优势且失误比外援少,但在二分球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快攻、身体对抗以及场均得分方面不如外援球员。因此,要正确使用外援,充分借鉴外援的优势,提高国内球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技术运用能力,以此来推动CBA联赛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我国男子篮球联赛胜负场次间的技战术指标。从运动员身体素质条件、教练因素、球队主力球员发挥情况、中锋、前锋及后卫球员的攻击能力和外援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2009-2010赛季CBA季后赛的制胜因素,希望能为我国篮球教学和训练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6~2017赛季CBA优秀国内与外援前锋球员的攻防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前锋与外援前锋的优劣势,以期为提高国内优秀前锋的水平,缩短与外援前锋的整体差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29-634
为探究2017~2018赛季冠亚军攻防能力,揭示国内外球员的实力差距,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总决赛4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广厦球员,辽宁球员具有一定的身体优势;在进攻方面,双方同属于B级,RSR值分别为0.785 7、0.714 3,在防守方面,辽宁队的防守RSR值为0.9,隶属于A级,而广厦仅为0.6,属于B级;各国内球员与外援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后卫位置上,主要体现在得分、分配球等方面。建议:规范外援市场,根据比赛级别调整外援上场时间;构建与欧美高水平篮球联赛的沟通渠道,打造多层次对接平台;对球员实行准入制或升降级制,疏通CBA联赛人才输送梯队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对我国女子篮球队后卫与第 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前 4名队后卫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中国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不强导致进攻能力下降 ,防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应加快优秀后卫运动员的培养 ,相应地提高后卫运动员的攻击意识和攻击能力 ;加强后卫运动员与前锋、中锋运动员之间的配合 ,提高防守技战术变化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28、29届奥运会中、外男子篮球队进攻指标进行比较,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中、外男篮中锋、前锋及后卫运动员的攻击能力.研究表明,中国队在总体进攻能力上还远落后于对手,但在中锋位置上仍要强于对手;前锋运动员是发挥最稳定的位置;后卫运动员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对手仍有较大差距,仍然是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8.
运用Cattell-16PF人格因素量表,对57名山东省大学生男篮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男篮运动员与全国男大学生常模比较,16种人格因素中有5种差异非常显著,2种差异显著。(2)与大学生男足运动员相比,3项人格因素差异显著。(3)与CBA运动员相比,5项人格因素差异非常显著,1项因素差异显著。(4)大学生男篮后卫与中锋球员相比,3项因素差异显著;与前锋相比,2项因素差异显著;与CBA后卫相比,4项因素差异显著。大学生男篮运动员有明显的外向性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普通大学生,但与CBA球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锋和后卫球员尤为明显。建议在完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健康人格的同时,注重培养中锋和后卫球员独有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对2016~2017赛季CBA总决赛4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队与新疆队在实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3分球、罚球和盖帽等3项技术指标上.国内球员与外援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后卫位置上,主要体现在得分、支配球和掌控球的能力不足.建议:进一步缩短外援上场时间;加强后卫和年轻教练员的培养;建立更多篮球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2011-2012赛季总决赛北京队和广东队的前锋、中锋和后卫各位置球员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两队的优势与不足,为其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 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品的属性及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散打运动员上肢、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为散打运动的有氧、无氧能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不仅应具备爆发力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也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有氧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对传统训练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其理论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操作方式得到深刻的改进,应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普遍存在质量差、利用率低、用途单一、自我封闭、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探讨了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使用的力度的措施,指出应充分利用外资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论证,结合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卫生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健康和卫生意识,97%的学生对体育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在校所学专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大学生的健康愿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对健康的良好认知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奥运会和全运会(以下简称“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和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的产出现状、产业化路径及特征等进行探讨,并对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策略,如进一步深化细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体育科技管理的产业化价值导向、完善技术要素激励等,以提高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现代化与艺术体操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综合理论分析,论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艺术体操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过程管理水平、艺术体操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杜绝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不良行为、促进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中,奥运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两者的共融.但是现代奥运会对科技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违背了奥运会公平的原则,亵渎了奥林匹克精神,将把奥运会引向歧途.所以在奥运会中,要充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要积极开展志愿活动,肯定人的价值;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本身,提升人自身的价值,使奥运会在人与科技的共融中,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