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聋人面部与手势间注意转换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明晰聋人在综合沟通背景下的注意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对聋人整体面部与手势、局部面部与手势转换关系进行探究发现,聋人在口语和手势双重信息流下对面部与手势的注意转换受视觉系统和认知系统交互作用的影响。整体面部与手势转换中,表现出面部集中性和手势集中性两种注意模式,受到语言经验和手势词汇特性的调节。局部面部与手势转换中,口形与手势的转换受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的影响,支持劳动分工说,且听觉线索的补偿增强了口形与手势的整合加工能力;眼部注意在手势理解中多发挥支持性作用。聋人在面部与手势间的注意转换差异总体支持了认知资源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根据各个年级被试在字母的划消任务中的精确度和速度,将被试按不同的视觉注意能力水平划分为高低两组,通过测试这两组被试在出声朗读和默声阅读中的表现,来研究视觉注意能力对于阅读效率的影响,从而对视觉注意能力在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机制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冯俊丽  樊迎光 《考试周刊》2011,(78):152-153
物体的选择与识别是当前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热点.对计算机识别技术的展开主要通过模仿人的视觉识别机制。并建立相应的视觉注意模型来实现。本文在介绍视觉注意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注意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计算机视觉注意模型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注意模型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眼动记录仪,通过记录和分析聋人与听力正常人行为和眼动指标,试图考察不同视野位置下被试注意捕获机制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颜色干扰刺激产生了注意捕获效应,但其影响程度受视野位置的调整,更多地表现在中央视野的信息加工上.(2)聋人虽然使用了与听力正常人相同的眼动模式,但从加工能力和认知绩效来看,可能存在一定的中央视野加工劣势.  相似文献   

5.
陈仲珊 《考试周刊》2011,(86):153-15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体运动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一个基于灰度、颜色和运动等时空特征的视觉注意模型,有效地提取出视频中包含运动信息的显著区域。将这一视觉注意模型与一个基于时空梯度特征提取与子块匹配的人体动作检测相结合.可弥补传统方法耗时长的不足,并提高了对噪声的鲁棒性。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人体动作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近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视觉注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回顾,概述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在注意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学生从PPT中所获得的内容主要是靠视觉,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地借助视觉接受信息,需要根据学生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和特征整合理论设计相应的数学PPT课件。基于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的角度,教师在设计数学PPT课件时,需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逻辑特征,依据视觉选择性的决定因素,进行课件的组织和设计;基于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问题,PPT课件的设计应避免视觉刺激过多,过度消耗学习者的视觉资源;基于特征整合的问题,PPT课件中具体的设计要考虑文本的逻辑结构,充分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在PPT课件界面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视觉注意视野下教育视听资源构建模式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创新的视觉注意摄像检测方法,在指定的五个能说明问题的观察点上,对学生听课时的视觉注意分别进行检测。列出观察点上学生视觉注意的落点,得出了反应各个观察点上学生视觉注意百分比的数据。引用实验心理学的成果论证了教师发出视觉引导信息对学生选择性视觉注意的影响。审视现有视听资源构建模式,认为它们忽略了学生选择性视觉注意的存在,忽略了教师习以为常的发出视觉引导信息的方法,这些缺憾是利用视听资源学习的学生学习成效不及随堂听课学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发展新一代教育视听资源构建模式时,采用诸如引导信息叠加、人脸检测等计算机视觉新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学生从PPT中所获得的内容主要是靠视觉,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地借助视觉接受信息,需要根据学生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和特征整合理论设计相应的数学PPT课件.基于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的角度,教师在设计数学PPT课件时,需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逻辑特征,依据视觉选择性的决定因素,进行课件的组织和设计;基于视觉注意的能量分配问题,PPT课件的设计应避免视觉刺激过多,过度消耗学习者的视觉资源;基于特征整合的问题,PPT课件中具体的设计要考虑文本的逻辑结构,充分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在PPT课件界面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10名聋人与10名听力正常人被试,采用视觉搜索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图形差异视觉可见性变量,本研究对聋人与听力正常人不同几何变换层次图形的视觉搜索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视觉搜索图形的知觉显著性主要与图形差异的视觉可见性有关,而与Erlangen纲领所确认的几何变换功能层次关系较弱.(2)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对图形刺激集的视觉搜索加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听觉障碍人群注意加工机制研究的新进展:(1)听觉障碍人群在中央或外周视野中的注意加工特点;(2)对先天聋被试外周视野注意加工增强机制的解释;(3)听觉障碍人群对运动加工的右侧视野或左侧半球优势现象。这些研究为听觉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于聋哑学生而言,有效使用视觉信息,可以弥补自身不足,促进知识学习。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利用视觉语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的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多凭借个人教学经验,没有将教学设计思想融入进去。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设计中,需要阐释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功能,构建可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提出可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可视化教学的资源支持。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需要在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聋哑学生认知特征开展实施,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分析教学关系,通过针对性开发资源工具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在非对称性视觉搜索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比较聋生和听力正常学生在非对称性视觉搜索中的差异,本实验选取了20名聋生和20名听力正常学生作为被试,以中文汉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传统的视觉搜索实验范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对中文汉字的视觉搜索中同样能够明显地发现非对称性现象;聋生和听力正常学生一样,也在视觉搜索中表现出非对称性,但随着视觉搜索任务难度的增大,聋生比听力正常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二十年来各种师范院校及大众书法临习教材与教法一味注重对范字形态的分析,片面强调书写应达到的结果,而对能否达到这一结果的最关键--视觉注意的却未曾涉及。本针对此迫切问题,主要从师范院校实际出发,立足于侧重笔画组合,从读贴,书写两环节论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支配视觉注意。  相似文献   

15.
“以明”是《庄子》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正确理解庄学的一个必由视点,但历来对此范畴的阐释众说纷纭,且均有偏离本义的缺陷。从辨析历来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人手,本着“以庄解庄”的原则.试图提出正确理解“以明”的两个角度:一是与庄学的其他相关范畴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二是从比喻的层面来理解,认为“以明”的本义即因事物的本然状态,摆脱一切由社会强加给个人的价值观念,是庄学看待一切事物的总原则与到达庄学之“道”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6.
A small sample of 20 hearing students and 20 students who are deaf and hard‐of‐hearing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hich compared their performances on two measures of metacognition. The first measure required participants to visually analyse real‐life pictures and then to choose a response from four options (voiced or signed) indicating which was the best explanation of what was depicted. The second measure required participants to look at five pictures and then to point to the picture that was different. Results identifi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on either measure. Males in both groups performed at comparable levels on the two measures, whereas females who were hearing and those who were deaf or hard‐of‐hearing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the visual–voiced measure than on the visual–visual measur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听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视觉识别敏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和正常学生在视觉图形识别敏度上的差异,我们采用Dr.Hirsch.B.Helmut编制黑白与彩色测试卡设计了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结果表明:(1)学校、性别与正斜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学校男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特别是聋校男生识别斜像的反应时明显低于普校男生;聋校中不同性别学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听障学生的视觉图像识别的敏度优于正常学生,说明了听障学生存在明显的视觉补偿作用。(3)视觉识别敏度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教学软件是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软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从美学的角度,运用编排设计的视觉艺术理念,重点从教学软件界面的教学信息元素造型、布局、色彩搭配、视觉特性等方面探讨教学软件界面视觉艺术效果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Young deaf children use their vision to gather both language input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is dual requirement greatly complicates conversational turn-taking for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particularly when interaction centers on a visual focus such as a book. Data are presented here on 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of visual attention to signing in three profoundly deaf children, ages 2;9-3;7 years, while interacting with their hearing mothers about a story told through picture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hildren's visual attention in this situation was quite variable, although all of them experienced problems with their need to focus simultaneously on two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e mother's signs and the picture book.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visual turn-taking skills are mad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first-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deaf mothers with their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