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审美品质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今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典范之作,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使语文学习成为发现美、鉴赏美、品味美、升华美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实践审美教育,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审美天地呢?笔者主要从“语言美、情韵美、意境美、精神美”几个方面人手,打造“四美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创造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的散文类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情境、技法、活动、实践等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满情感和美感的学科。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作品都蕴含着五彩缤纷的美,彰显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语文学科具备向学生传播审美情趣教育的独特性质,传统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和“字、词、句、段”之时,往往忽视对语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仅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和考试分数上,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对语文教学语言的斟酌和润色。学生想要把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领悟透彻,离不开教师出色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6.
你给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审美素质便是塔基,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丰富的感知力、情感力和想像力。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语文教育是主渠道之一。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自身的情感力量,只要求学生去玩弄一些文字游戏以应付考试,“不闻琅琅读书声,但见习题如海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情感教育不良,甚至出现感性和理性断裂,成为一个没有灵性、缺少创造力的人。那么,语文教育又应怎样…  相似文献   

7.
“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但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自然地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散文《小站》结构精巧,文笔质扑,意境优美,教学中应贯串美感这一红线,把学生带进如画的意境,从而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净化自己的心灵。一、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  相似文献   

8.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策略一: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古诗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达到作者、教者和学者(学生)三者情感的统一,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散文篇目数量较多、题材多样,同时散文还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优美以及情感真挚的特点,小学生在优美散文的学习中通过进入文本的情境,体验散文独特的美言美语,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小学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重视“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围绕“写”,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大纲在阅读上要求: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语文教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因为“人们在文字阅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认识世界和自我 ,发展情感和思维 ,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功能 ,是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在语文教学中 ,引领学生欣赏课文描摹的声音之美 ,在欣赏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更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声音之美的描摹 ,大体可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以声衬静 ,梦幻美先看这样两段文字 :“除此以外 ,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的声音 ,像野马在平原…  相似文献   

14.
郝玉霞 《文教资料》2005,(25):111-112
语文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美学因素,一方面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灯,以语文之美感染学生,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们心理上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美”为基点,让学生在对美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形成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  相似文献   

15.
点击高中现代散文 探究语言美学精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心灵之花在优美的范文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滋润,会唤起强烈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审美的触发点,如让学生放声朗读,大胆联想和想像,以及进入文章情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学中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充分强调从散文美学因素生成出发,和学生共同挖掘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做到学习中有心偶会,有思而至,然后得到天籁自…  相似文献   

16.
陈玲萍 《考试周刊》2012,(89):20-21
个性化的、体验历程的产物,是纯正思考的结晶。散文阅读在于体验,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统编教材选取的古诗文都是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语文学科中审美教育的倡导与实践由来已久。《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其内涵表现为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审美体验具有直接性、自觉性、超越性与连续性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审美体验的视角来展开课堂教学,准确定位散文教学的目标,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一、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仟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