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虫治虫”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王心喜对生物界的互相制约的现象.中国人早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有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泛指鳞翅目多种昆虫的幼虫,蜾赢泛指胡蜂科、泥蜂科、蜾蠃科的昆虫。《礼记·郊特性》的“入...  相似文献   

2.
酒令漫话     
酒令是饮酒时助兴劝饮的一种游戏,一般是推一人为令官,余人听令,或赋诗、或猜迷、或进行其他游艺活动,负者或违令者罚饮(或劝饮)。酒令产生的时间可上溯至东周时代。据《诗经·郑风·溱洧》记载,在郑国,每逢三月上巳,人们都要会于水边举行招魂的活动,执兰草以祓除不样,以图消灾免祸,健康长寿。《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说明古人认为喝酒有益于长寿。人们还把饮酒引入三月上巳的民俗活动,将盛着酒的酒杯置于曲曲折折的水流  相似文献   

3.
“西装革履”是指身着西装,脚穿皮鞋。人们常常以它来形容衣冠楚楚的人物。由于西装与皮鞋搭档成语,从而使皮鞋与西装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有的人认为皮鞋是伴着西装从国外进来的舶来品。其实,并非如此。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工皮冠,秦复陶,翠被,豹易,执鞭以出。”其中“豹”,就是指用豹皮制作的皮鞋。另见《左传·僖公四年》中亦载:“共其资粮扉履。”《康熙字典》引文指出:“革日扉,麻日晨,皮日履。”“履”就是指皮鞋。在唐代《事始》中亦说:“古人以草为展,皮为履。”近年来,考古学者在长沙汉墓中发掘出一双四十…  相似文献   

4.
2003年总目录     
·专论·“SARS事件”对科技管理的启示蔡齐祥(3.1)·政策研究·派靠技术进步推动广州产业升级的对策思路马小明(3.4)玫府对研究开发直接参与行为效率及其改进分析张映(3.8)国家创新系统与韩国个案研究梅丽筱,盈鸣(3.12)试论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越及相应对策赵攀明,毛小静(3.17)关于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朱传柏(4,1)发展科技指标,促进政策的分析和评估(续)— OECD的经验 丹尼尔·马尔金(4.5)重大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的业主制管理模式 陈省平,陈春燕.罗软,刘涛(4.10)..数字城市”及其认识与定位误区思考李素明(4.1…  相似文献   

5.
古人理发源远长《诗经》中云 :“予发曲局 ,薄言归沐。”意思是说当头发卷散蓬乱之时 ,快去把它梳洗一番。可见我国古人早在 2 0 0 0年前就已经注重须发的修剪和梳理了。专职理发师出现于汉代。据《颜氏家训》记载 ,南朝的贵族弟子都削发剃面 ,理发业也已经相当发达了。“理发”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谢安傅在《晋书》七九卷中曰 :“(桓 )温后诸安 ,值其理发。”朱熹对《诗·周颂·良耘》中的“其比如栉”一句注云 :“栉 ,理发是也。”《唐杜甫在工部诗史遗补》第八卷中记载了杜甫的《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 ,其中也有“耳聋须画字 ,发短不胜…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7.
琢磨     
“琢磨”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琢、如琢如磨。”诗人王融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曰:“斧藻至德,琢磨令范。”古人赋予“琢磨”一词多么美好的含义。而把这含义一剖无遗的则是古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识义。”可近些年来,“琢磨”一词的含义却变得由褒而贬,尤其是“琢磨人”三字更耐人琢磨。工作中,谁也不愿意身边有个爱  相似文献   

8.
染料的原料大致有3种,即来自动物、植物或化学合成物,其中后者占大部分。现在来自植物者如茜草、蓝草等染料原料,多用于草木染等工艺品上;基于操作便利及经济考虑,大宗布料的染色则利用化学原料。  相似文献   

9.
提起“诗药”治病,读者请君定会以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方夜谭”。近年来在国外传媒时有传闻,而且言之凿凿,使你不得不信。一是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披露;1882年英国著名医生西摩·布利曾用《爱的深化》诗集为“诗药”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结果治愈了多例患有抑郁症病人。二是据美国《纽约时报》载:1959年,美国妇女马茜·辛普森思患乳腺癌,手术后,遵照医生开的“诗药”处方,坚持吟诗疗疾,并学会写诗,以此来消除癌魔造成对身心的阴影,一年后,果然得到了康复。三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拥有5700万人口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0.
筷子源说     
筷子,我国独有夹取食物的用具。古时叫“箸”,同“”。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纣为象署,而算子唏。”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刘义庆著《世说新语·贫悄》载:“王蓝田(述)性急,尝食鸡子,以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从上述记载可见,我国筷子的历史十分悠久。后来,为什么“箸”、“”又改称“筷子”呢?原来其中另有一番缘故。据明代著名文学家、“娄东三风”之一陆容著《菽园杂记》卷一中考证:“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容为快儿,幡布为抹布。’‘以著为“快地…  相似文献   

11.
第一期综述自然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以我国新疆为例)”·“·“···”·“·“···”·”··一”·“···”·“··~·”·····”·“·“··”···”…杨利普(1)关于我国亚热带农区草场畜牧业开发研究的探讨”·“·”·”··“·····一”·“·“·“···”····“··~··””·“·”·“·~·一廖国藩(7)从泰和县看我国亚热带山区农林牧生产布局和发展方向问题”·”·“···”·“····”·~·”···”一刘厚培、李昌华、程形(12)从绥德韭园沟的自然经济分析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产建设方针·…  相似文献   

12.
面条的永久魅力王心喜一提到面条,人们往往想到意大利,其实,面条的“出生地”是中国。中国面条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000年前的汉朝。根据古籍记载,汉时称面条为“索饼”或“汤饼”。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记载:“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  相似文献   

13.
吴永怡说:“我来自台湾的彰化。”金·皮克说:“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外海,彰化在台湾的西部、台中的南方。”吴永怡说:“我出生于1955年5月8日。”金·皮克回应:“你即将在2020年5月8日退休,那一天是星期五。”上面这段简直如鸡同鸭讲的对话,是吴永怡讲师在专栏文章中提到他与“雨人”金·皮克见面会谈的真实趣闻。相信很多读者都看过《雨人》(Rainman)这部感人的好莱坞电影。男主角在剧中饰演一位患有学者症候群的人,他不敢单独上浴室,无法决定要吃什么,神情呆滞,不懂人情世故,然而他却另有天赋,是一个数学天才。《雨人》中的男主角就是由金·皮克的特殊能力所得出的灵感……  相似文献   

14.
第1期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动因、影响及对策 张蜻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的引擎 曲丹苗得雨浅析跨国公司(T’NG)在中国R&D投资本土化战略 ...·············、·························……李爱平关于构建中国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 …‘··························……李绍平王甲山对我国现行出口政策及其作用的重新认识 ’“”’“‘”“”·“···········……王建峰魏浩中国加人WTO后高科技企业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吴丹宋化民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国迎接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意”之争。“言不尽意”说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天道》上说:“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又说:“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按照古人的看法,语言是不  相似文献   

16.
提到《史记·货殖列传》,听说过的人不多,读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货殖列传》是第一部为商人树碑立传的史书,它深刻揭示了商业经营的本质和规律,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商业智慧,被中国历代商人奉为商界的“孙子兵法”. 2007年7月,著名国学大儒南怀瑾讲《史记·货殖列传》时曾提到:“我告诉你们诸位老板,读书首先要读《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里面,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管理的道理.他中间提了很多怎么样做生意发财,怎么致富的.”“司马迁这一篇文章读完了,你差不多懂了人生!”《货殖列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尤其对于企业家来说更是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7.
一、溯源 蚂蚁食疗起源于我国,与中医药学的食、药同源、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宝贵的疗法30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各地流传。 关于蚂蚁食疗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蚳醢以供天子馈食。”醢即蚂蚁幼虫所制的酱。我国第一部词书《尔雅》:“蚍蜉大……其子蚳”,即蚊子。唐刘恂《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6):377-384
超前部署基础研究立足科学发展繁荣基础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国制造科技的现状与发展我和科学基金—十五年回眸陈宜瑜2(65)陈宜瑜3(129)路币祥5(257)张存浩5(262)“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在纪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20周年暨“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上的讲话·······························································……陈至立4(193)展望科学前沿探索中国机遇—,’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综述……  相似文献   

19.
蚊帐是人们日常生活普遍使用之物,它具有保暖、挡风、避虫、防尘等多种用途,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据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我国早在商代就有了蚊帐,当时人们称它为:碉、祷、伟、帷、馒,按《释名·释床帐》曰:“帐,张也,张施于床上。”《诗经·小星》曾说:“抱表与调。”《郑笺》一书也注释:“稠,床帐屯。”远在周代,我国还发现了专门管理蚊帐的人叫“幕人”。蚊帐随社会发展,其用途日益广泛。我国到了汉代,蚊帐用于军中的有军帐、帐幕;运用车上和野外的有车帷、青庐。《酉阳杂温》就曾详细记载:“北朝举行婚礼时,用…  相似文献   

20.
闲话手杖     
手杖,俗称拐杖,是老年人的“忠实朋友”。步履不便的老人,常常以手技为伴,这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其实,手杖,在古代它是一种尊老的礼制。见于《礼记·王制》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故问焉,则就其室。”杖,后采用作60岁的代称。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时《答到建安饷杖》诗中就有“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之说。另见《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以几枚.”从上述记载可见,“杖”的历史源远流长。“杖”的形式、取材及用途不同,名称亦各异。诸如:在枝。用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