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娟娟 《精武》2011,(5):13-15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本文综述了热环境运动时机体的生理反应,热环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热环境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人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的建议,为的是使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内质网应激和热休克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外界环境的刺激能引起内质网内稳态失衡,发生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以维持细胞稳态功能.受热刺激后,机体产生相应的热休克反应,诱导细胞合成应激的热休克蛋白,并提高细胞的抗损伤能力;运动也能刺激内质网发生应激反应,产生热休克蛋白,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有理论认为热环境对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是不利的;如果皮肤温度高出环境温度,散热就会减少,热量就会堆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炎热的夏季举行,届时运动员有可能要冒着超过30℃的高温参加比赛。另外,如何给运动员,尤其是耐力项目运动员降温以提高运动水平,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今出现了穿着降温背心,预冷降温以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本实验就是比较热身和降温两种赛前准备方式,对热环境下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温环境下运动训练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气候到了,我国的热气候分为湿热和干热。湿热气候常见于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及西南的一些地区。广东地区是典型的湿热气候:热期持续时间长,日辐射强,雨水多,湿度大,运动训练时,剧烈的肌肉活动使机体产热增加,而机体内散热的效率下降,导致体温升高。同时,由于垂体-肾上腺系统的紧张反应,使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热环境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中  蔡赓  许豪文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3):22-25,30
本文综述了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及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些措施。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包括:肌糖原的快速消耗、脱水、体温过高和输氧能力下降,其中体温过高是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措施包括:运动前降低人体温,运动前过量水合,运动中补水、补盐和补糖及热适应等。  相似文献   

6.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过度热应激会对运动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影响:脑工作能力下降,电解质、微量元素大量流失,血液中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心血管功能发生障碍,肌糖原利用率下降,脂质过氧化严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热休克蛋白HSP70合成改变以及不良情绪增多等。通过科学的补液和适当的热适应,可使机体保持体热和血容量的平衡,使机体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湿热环境下机体血液成分变化特点的实验,试图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的身体适应,为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随机抽取某大学男生30名,平均年龄(21.3±1.1)岁。实验选择第二军医大学湿热环境训练实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39℃,相对湿度为80%。实验历时9 d,分为测试阶段和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在训练前、后1 d分别进行12 min功率自行车测试,2次测试前、后经上肢静脉取血(在肛温指标测试后即刻进行);训练阶段周期为7 d,运动负荷为:踏步机徒手踏步15 min,艾威BC4730-52型功率自行车无阻力运动15 min,艾威BC8500型功率自行车调至10LEVEL-280WATT/H运动15 min。结果显示:与第1次、第2次测试前相比,2次测试后血清尿素(BU)、乳酸(La)、[K+]和[Ca2+]均显著升高(P<0.05),[Cl-]显著下降(P<0.05);[Na+]在第2次测试后显著升高(P<0.05)。经过7 d热习服训练,第2次测试前较第1次测试前相比,BU和[Na+]显著升高(P<0.05),La浓度显著下降(P<0.05);第2次测试后同第1次测试后相比,BU、[Na+]、[K+]和[Ca2+]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经过7 d间断性反复热暴露运动后,机体蛋白质代谢供能有所回降;La清除能力得到提高;血液电解质各项指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及人体耐受范围内;且运动能力及自我感受得到改善,说明习服训练有利于机体新的热反应动力定型建立。  相似文献   

8.
气温、空气湿度和气流的综合影响,可引起人体过热或体温过高的环境,称为热环境。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训练环境视为高温环境,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热适应是指机体在高热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耐受高温和抵抗热损伤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的比赛已逐渐演化为各国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奥运"也将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  相似文献   

9.
人体运动时要产生大量的热。一名足球运动员训练时的热能消耗近乎其静卧时的10倍。为维持正常的体温,机体必须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向外界散发热量。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汗液蒸发即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机体体表温度时,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在热环境  相似文献   

10.
观察大鼠在热环境中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24h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热环境下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常温安静组、常温力竭组、高温安静组、高温力竭组,采集运动后4h、5h、6h、8h及24h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热环境下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下丘脑细胞外液5-羟色胺(5-HT)含量与常温力竭运动相比升高更加显著,介导核心温度的升高;而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降低,导致机体对热的耐受性降低;高5-HT浓度、高核心温度和机体低热耐受性的共同作用,加快中枢疲劳的发生,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热环境下运动中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环境中运动导致循环、体温调节和代谢功能的改变。体温过高是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采取一定的策略减弱热环境运动时中心体温的升高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这包括热习服、液体摄入和运动前降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氧耐力训练对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6w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末次施加热应激,测定大鼠肾脏组织NO、NOS、MDA和SOD含量或活性。结果:(1)运动加热应激使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和MDA显著高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SOD和SOD/MDA显著低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2)训练安静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DA均显著下降,NO、NOS均显著上升;(3)训练后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MDA显著下降,SOD显著上升。结论:(1)在热环境下运动,机体NO、NOS和自由基代谢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2)在常温下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练,可以适当提高机体的耐热性,降低运动热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时机体机能的变化以及高温高湿环境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旨在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合理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一次急性大强度运动对机体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20名来自不同专项的(平均年龄21.7±1.13岁,平均训练年限3.9±0.87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暴露组和运动组,分别在33℃,相对湿度20%、40%、60%、80%环境下进行高温暴露和进行急性大强度力竭性运动.用ELISA法测定运动前、后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tisol)的浓度;结果:运动后血清PRL相对湿度60%组明显高于相对湿度20%组(P<0.01),运动后血清cortisol相对湿度80%组明显高于相对湿度20%组(P<0.01),运动后血清PRL、GH和cortisol均显著性升高.暴露组除相对温度80%组暴露后血清cortisol明显低于暴露前,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PRL是高温环境下运动对机体刺激较为敏感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机体热应激程度的大小,血清PRL与体温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在高温环境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运动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呈增加趋势,相对高温环境下,不同湿度条件运动对机体的应激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热环境运动时,因大量出汗,如何饮水是很关键的。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何时喝水,喝什么,喝多少,以及对饮 水的监测和饮水的注意事项是教练员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龙龙 《健身科学》2007,(7):46-47
越是天热,越不应少穿衣服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相似文献   

17.
赵杰修 《体育科学》2008,28(1):F0003-F0003
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性疲劳曾被认为骨骼肌是主要限制因素发生部位.但是,许多运动性疲劳不能完全用骨骼肌来解释其发生原因,例如,热环境下运动者的疲劳可能是机体核心温度达到卫个临界温度,其影响了运动中枢系统的功能,进而降低了运动神经元的募集能力和减弱了肌肉活动的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18.
热环境和运动应激对应激激素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应激激素对热和运动以及热环境和运动刺激时应激激素的变化,着重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主要针对热应激和大强度运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在热和适宜环境中重复运动可能积累效应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运动员热环境运动补液时汗电解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10名少年排球运动员在热环境下运动补充不同含钠量饮料时出汗情况和汗液中电解质水平。集汗方法采用Verde法加以改进,汗液中电解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在室温29±1℃,相对湿度84±6%条件下间断运动1.5 hr失汗量可达2.16 L。背部皮肤汗钠、钾、镁浓度分别为64.37±22.10 mmol/L,3.97±0.71 mmol/L,0.87±0.42mmol/L;丢失量分别为81.10 mmol,50.0 mmol,1.10 mmol;分别占运动员RDA的37.3%,6.5%,6.6%。热环境下大量出汗损失无机盐的问题不可忽视、补充适宜含钠量的饮料(18 mmol/L)有助于稳定汗液成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从事各种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营养,力图尽快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较大,必须供给充足的热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保证身体健康和充沛的运动能力。若长期热量不足,会引起身体消瘦,抵抗力减弱,运动能力下降,对少年儿童则会影响生长发育。但摄取的热量也不宜过多。热最过多,则引起体内脂肪堆积,身体发胖。有人做过计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食物量超过消耗热量的200千卡,就可能增加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