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典型应用。同时,分析了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促进电子政务中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关系、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的方法、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选择等问题逐渐引起电子政务建设主体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质量和效益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意义。研究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是沿着政府机构工具信息化、事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组织信息化的发展轨迹而成长起来的。作为电子政务具体表现形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经历着从替代手工劳动的易学易用的桌面型应用系统,到为了实现政务系统简化而开发的独立应用系统,到较大业务范围内执行业务任务的集成业务信息系统,要到朝着功能交叉可变、各类应用并行运行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以至于覆盖政务及其管理全方位.内外部用户驱动下的综合信息系统发展,最终实现在恰当的时间、给在任何地点需要信息的任何人提供最恰当的信息服务;因此,根据电子政务业务范围,最终的电子致务系统主要包括3种应用模式:一是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之间公共信息均发布与双向的信息交流,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中国,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2002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后,各行各业都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部门、各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电子致务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多年来存在的部门和领域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如何将分数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机的集成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只有进行集成和整合,才可能有完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才能向更高水平的应用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马轩  李建清 《科技风》2014,(24):66-66
为了促进政府服务工作创新、提高政府服务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建设政府云服务平台。政府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改变政府现有的信息服务及管理方式,将信息集中化管理。政府云服务平台主要是应用到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中,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医疗、社保和工业园区服务,电子政务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务往来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属于公有云,电子政务属于私有云。政府云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公众、企事业单位、各行政部门资源,参考了国外先进经验,采用标准体系建设,将更全面的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了电政务对空间信息系统及功能的需求,本文研究了空间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及应用,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包括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和应用专题等多种娄型数据的管理,提高了地理信息的服务和应用层次,提升了政府的公众服务能力扩展并完善了电子政务的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各级政府的信息中心不可能也没必要承担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调研、设计、开发和维护、升级等工作。许多工作需要信息服务企业来提供,或者信息服务企业、政府信息中心及其他部门共同完成。因此信息技术提供及服务企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咨询,在电子政务产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咨询的角色需要有几个层面:城市战略规划.政府管理.基础建设与技术应用,信息服务咨询。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信息价值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敏  吴鹏  钱萍 《情报科学》2004,22(8):1016-1018
信息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信息化。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信息特征和信息价值链的讨论,对电子政务系统研究内容和建设原则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甘肃省白银市“数字白银”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应用,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保障方面的做法与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人才队伍能力不足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为主线,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营造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氛围,建设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迈进,其中在政治领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电子政务的兴起。信息社会的演进将产生大量新兴的社会事务,增加政府管理的幅度、内容以及不确定性.这正好为电子政务改进与深化政府服务提供了机会,并促进政府服务发生质的变化.同时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又将促进行政制度的变革,为整合分割的政府部门结构提供保障,最明显的突破口就是积极建设和应用政府门户网站,而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建设网站的直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尧清  费奎明 《情报杂志》2007,26(6):9-11,14
针对目前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缺乏个性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个性化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构建了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模式和体系结构,并讨论了相关技术,以实现个性化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为信息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2.
界定了电子政务核心应用的概念内涵;从顶层设计规划、集约化建设、创新运作机制、开展外包服务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河北省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的工作思路与重点,即要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对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与传统信息服务需求不同的特点。本文研究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个性化应用,提炼出新时期信息资源服务应该具有的特征,针对个性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国家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政务信息资源个性化应用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业界提到电子政务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应用、安全”这些字眼。由于电子政务的特殊性.大家都很关心如何在拓展政府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政府行政的“安全”问题。前面的系列文章介绍了许多有关规划、应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其实.徐汇区的电子政务安全建设也是徐汇众多亮点中鲜明的一道风景。下文通过剖析徐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历程,从侧面反映徐汇区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策略、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信息融合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融合网络平台,要统一规划、融合网络平台;要建设业务系统共享网络平台,以达到网络资源共享;要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相似文献   

16.
马卓  孙济庆 《情报科学》2007,25(12):1778-1781,1891
近年来,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以公众为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关注的焦点。而“以客户为中心”正是CRM理论的核心所在。本文将CRM理论应用到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的研究中,为政府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自身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操作的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唐重振 《情报杂志》2007,26(7):77-80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提升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对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原则、目标、环境进行分析,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内部运作流程,探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各级政府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背景下,广州市白云区政府结合该区街道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信息公开内容、实现在线办事功能、开展政民互动交流服务、加强电子政务服务的推广与应用,等等。  相似文献   

19.
1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是重复建设的挑战.二是盲目建设的挑战.三是建设管理的挑战.强化管理和实施标准化是规避风险和战胜挑战的关键。2.电子政务建设节俭高效才是真。3.杜绝“电子政务急躁症”。4空间数据应用激发应用需求.推动技术更新,推动标准化与应用整合,推动多部门、多信息系统协同服务。5实现电子政务标准的六大途径:加速OA,即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的标准化应用是标准化推进之母;明确标准化的范围划分;采用合理可行的标准化策略;确定合理可行的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领导体制;建立CIO及CIO委员会,加大标准化协调力度。  相似文献   

20.
资讯篇     
劳动保障部信息公开打造“阳光社保”;监狱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全国罪犯数据库正建设;水利部召开水利部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座谈会;电子政务地理信息软件平台汇报会在京举行;国家金卡工程第十次全国IC卡应用工作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