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困生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转化应循序渐进、分层递进,要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扶"其跟着走:第二步,"引"其学着走;第三步,"放"其自己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相似文献   

2.
一、“入而徐趋”注释辩证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注:“徐趋:徐走,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1.“徐趋”,笔者案:“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相似文献   

3.
词眼 句眼     
词眼,弄清生词在课文里的具体含义是第一步.这一步应该也完全可能让学生自己走.讲读中要走第二步,也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挑出一些词来,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品其味,悟其神,赏其情.比如《捞铁牛》中“一只只”与“一只一只”;“一点儿”  相似文献   

4.
我每天都要重复做四件事:起床、走在上学的路上、在学校努力学习、回家写作业、我把它们称为“四步曲”。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本科人才培养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其招生要兼顾“双基”: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其培养要锚定“两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其教学要推行“两化”:课程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6.
<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本解读往往聚焦于“我”通过一次悬崖险境而感悟到面对困难要坚持和冷静的道理,但文章的巧妙之处并不在于此处的以小见大,而是将“走”的丰富哲理蕴含在心理困境、悬崖困境的缠绕交织之中。探析“走”蕴含的深层意蕴,要先认识到悬崖困境、心理困境之间巧妙的关系,明白“走”的不只是悬崖路、心理路,更是人生路。“走”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寄寓体,指引“我”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梳理双重困境之间的内在张力,分解“走”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走一步 ,看一步”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总结经验” ,在摸索中前进。这是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的 ,这一改革实践观已经指导我们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也必将指导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4年第12期“言论”栏目发表了一篇《这道例题有必要改一改》的文章,文中姚华星教师认为,人教社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115页的例题:“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题目的结果、问名与答句均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千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其进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长度单位。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  相似文献   

10.
活人的蒌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  相似文献   

11.
要想真正引进活水,借外力而强己,就必须走好以下3步:第一步:总结“真经”。即真正学到别人到底是怎样做的,并把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整理成文字材料,让教职工共同学习;或者上汇报课,让大家体会。要取到“真经”,就要走进人家的课堂,不仅听公开课,还要听“家常课”,把该校成熟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弄明白,领会其实质。还要深入到师生中间,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真实的教学效果。此外,要观察课外活动并向管理人员请教其管理办法。这是吸收过程。第二步:研究“真经”。即科学、全面地研究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每一种理念的产生、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广西教育》2007,(7B):5-5
袁媛、孟秀丽、梁凤玲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流水账”问题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表现是:大量堆积生活素材;叙述时容易走过细或过略两个极端;没有解决为何要写的问题,即不明中心;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即不会围绕中心选材。解决这些问题可用“三步法”来训练。第一步,果因句辨析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走到远方去     
<正>你一定很喜欢你的一双脚吧,它们陪着你一日日长大,带着你走东又走西,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吧。走李少白太阳没有脚一个轮子滚着走月亮没有脚变成小船划着走云儿没有脚风儿帮忙推着走我有一双脚一步一步自己走谁也看不见太阳的脚,每天太阳从东边走到西边,靠的原来是“轮子”呀!谁也看不见月亮的脚,月亮总是跟着你走,你往前月亮往前,你向后月亮也向后,月亮来来去去,原来是靠“小船”呀!谁也看不见云儿的脚,可是云儿前行速度飞快,原来是靠“风儿”!“我”有一双脚,一双脚带着“我”,一步一步去“我”想去的地方,一步一步去实现“我”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回馈母爱     
小时候总喜欢尾随着妈妈,踏着她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不停的问这问那,“月亮为什么是田的?为什么要有男人和女人?为什么我还长大?……”母亲麓捏着我的鼻于说:“等你长大了就自然会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子晨 《中文自修》2010,(1):64-64
人们常说,要“一步一个脚印”,因为一步一步地走,就比较踏实稳当,而从“步”这个汉字最早的字形来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步”就是两个脚印,而且能清楚地分辨出是一个左脚,一个右脚。两脚向前移动,完成一个动作,就是一“步”,  相似文献   

16.
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初一历史教学“三步法”,即:教会走、牵着走、放着走。对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有较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我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印尼邦加的一个偏僻的胡椒园。由于我平时跟爸爸睡,出入又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爸爸稍走开一步.我都要大哭大嚷:“爸爸!爸爸!”有一次,妈妈“磨刀霍霍”走向爸爸,我看到后“畦”地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必读》2010,(7):49-49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旧钟A对小钟说:“你也开始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一年要走3100多万步.你能行吗?”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四单元中有这样一道例题:“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了81步,第二次走了79步,第三次走了80步.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书中这道例题的解答过程是这样的:(81 79 80)÷3=240÷3=80(步)50÷80≈0.63(米)答:平均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0.63米.对这道题的条件与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可发现,其实这是一道平均数应用题.根据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应该是“行走的总距离÷行走的总步数=平均每步的长度”,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这道题的解答过程是:  相似文献   

20.
乌龟飞天     
一步一步,又一步一步。走路很慢的乌龟,一路走,一路望着天空叹气说:“啊,好羡慕野鸭。我真想尝一尝飞天的滋味,只要一次就好,我好想飞飞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