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是一种视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从身体开始。体育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类身体缺陷的自我弥补过程。传统体育教育是一种人类教化自然身体、使身体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当代体育教育则是身体被规范化、编码化的"知识身体教育"过程,而且是以"知识身体教育"为主导的活态传承,是一种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是发展身体、解放身体。休闲身体教育将取代知识身体教育,它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生活方式,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回归,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解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育必将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  相似文献   

2.
体育哲学一般认为黑格尔哲学虽然深刻地探讨了艺术和美学,但它对身体、游戏和竞技的探讨,更属于意识哲学,因此被贴上了理性形而上学的标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黑格尔哲学真正诞生地《精神现象学》中“身体性”概念的哲学脉络、内涵和意义展开剖析,借此纠正体育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些误读。研究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普遍性构建的人类精神本身的思辨结构里,重建了精神与感性的关系。“身体性”则是黑格尔依靠其对宗教史中感性发展的经验性认识,在“历史性”和“身体”范畴里建构的一个工具性概念,“身体性”意味着在精神发育历程中,存在“前—身体”至“后—身体”的发生史。同时,黑格尔试图通过“身体性”诠释并解决理念、感性和身体的同一性问题,即“身体性”经过“祭拜”“命运”和“神性”阶段形成了“身体史”。最后研究提出,在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活背景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身体史思想仍可诠释如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弱身体”或“无身体”现象,对人们认识虚拟和现实世界中身体文化的“体育化”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时间的增多,身体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休闲作为一种:身体状态,自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的休闲体育热潮。因为休闲体育运动实质上就是人类身体对抗工业挤压的一种自我救赎,同时也是人类身体的一种自我解放。它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是整个社会发展与变化的缩影。休闲将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而休闲体育将以一种全新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类自我解放的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身体的谱系——基于西方哲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是体育的载体和基础,身体谱系的建立可以为体育的价值定位提供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追溯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哲学对身体定位的变化,并以这种变化为线索,建构身体的谱系.从身体的谱系中得出:身体与灵魂共同形成了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是人类第一位的存在,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动力,是人成为人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我们应将身体与灵魂协调起来,达到一种平衡,而体育则是促进这种平衡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6,(6):67-72
中西体育文化因子对比研究中存在的差异或同一的论争困境源于方法论和身体、文化、体育核心概念的人类学考察。研究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跨文化对比视角,以期对中西人类身体活动行为文化对比的文本进行客观诠释与注解。研究认为:"人化"的本能身体动作和行为早于文化,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应将身体实践行为置换体育文化;从时间节点考察中西体育实践形态内容,发现它们自身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承断裂特征;跨文化的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活动在应对环境的反应和挑战中,都会基于人、自然或社会现实的需求表现出普遍的共性或差异性。中西体育形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对宗教信仰和娱乐精神的分离与耦合以及"体用"关系的路径选择偏好差异;在共存和认同中维护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要做到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地域标识性"体育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7.
体育作为身体最直接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身体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身体从宏观角度可分为“生理身体”和“文化身体”。生理身体是体育的实践者、创造者和受益者。而文化身体则又是体育文化的基础与实质、标志和象征。  相似文献   

8.
胡科 《体育学刊》2016,(4):12-17
身体所在的世界是不断生成、充满变异的可能世界。对于可能世界的触及,身体的方式较之对象化思维方式更为本原;身体以在世存在为先决条件,通过身体实践,既涌现出身体存在的度,同时亦表达出身体自身、共构出多姿的可能世界。体育是基于身体在世存在领会的一种身体筹划,它不仅仅面向身体健康这一议题,而是以身体筹划而建立普遍的世界因缘关系,建构出迥异于思维认识的"身体-世界"图景。存在是身体在世的底线,超越存在、适应可能世界的生活,实现身体自由是体育之身体筹划的追求——身体始终在生成,世界不断在变异,需要体育来维系身体与世界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于此,体育的意义还表现为可能世界中"身体-世界"关系互构所揭示的丰富世界景象。  相似文献   

9.
查德·舒斯特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美学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体育运动实现为主要手段的实践主义身体美学.文章通过身体转向分析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宙明 《体育科学》2012,32(8):73-80
从传统的哲学观念和身体表现形式等视角追溯中西方身体文化的历史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发现:中西方不论在身心二元对立还是在近现代文明外衣的遮蔽下都忽视了承载精神和欲望的中介——"身体"。不过,西方已经通过"肌肉文化"唤醒了其民众的身体意识,而国人仍然深陷"中庸思想"和"追逐时尚"的泥潭之中。在单靠医药难以帮助人类抵抗各种与日俱增的新型疾病的时代,身体训练或许是人类抵抗病菌和机能退化的有效方式,体育或许是伸展身体和引导人类树立积极身体意识的理想舞台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柏慧 《新体育》2022,(4):91-93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来研究加拿大学校体育身体素养发展的现状,通过加拿大学校体育身体素养发展情况和现状的分析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学校体育身体素养,从而在学校体育中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的理念。该现状研究对我国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身体素养的培育有以下建议:(1)建立完善的身体素养测评体系;(2)将身体素养理念与课程标准相结合;(3)将身体素养的理念贯彻到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2.
裸露的文明——西方体育文化中身体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裸露在古希腊人眼里是一种极其自然而又非常美丽的身体状态,他们将身体自然美作为最初的和内在的审美标准,古希腊人对身体自然美的崇尚和敬重又体现在神人同性同形中。正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现代体育中的裸露就演变成一种力量的展示,强调在塑造理想的身体形态的同时改造着思想。在现代,裸露已经成为一种人类摆脱异化回归自我的身体坦途。  相似文献   

13.
从身体视角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审视,认为:身体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质载体、评判标准和考察指标。从健康角度看,体育教育体现出人类对抗身体的衰退而做出的自我调整;从教化角度看,体育教育是在改造身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品";从快乐角度看,体育教育日益趋向于享受身体,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若光 《体育科学》2022,(11):27-34
从“体育何以思政?”问题出发,聚焦体育学科专业的身体技术,对身体技术的规制性、分置性、仪式性、观赏性与师范性5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重点讨论并揭示了体育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在身体技术获得的同时如何与道德品质、合作精神与爱国情怀发生关联。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发生的内在机理是通过身体技术的学习与参与,自然而然地生成;体育课程思政的根本教学途径应是教师以身作则的“濡染”与学生感同身受的“化”“悟”。鉴于体育学科专业特质,通过身体的教育,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需是“通过身体技术的思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6.
探讨后人类主义的思想内涵,认为:后人类主义主张应用科技手段克服身体的有限性,强化并完善人类身体的整体功能;通过对身体观的考察,思考不同身体观对待科技改造身体的态度。由于竞技体育追求卓越、追求极限的特征,后人类主义所倡导的科技观在竞技体育领域有所实践,并使得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科技崇拜的现象。通过对竞技观的深入思考,认为现代竞技体育为消解技术理性的霸权,保持竞技体育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底蕴,应加强“自律”,加强“自觉”,增强“反思”能力,确定并设置严格的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方哲学身体观的历史考察和梳理,以身体为切入点阐述身体运动的发展嬗变,在哲学层面将身体依据其属性或特点分成几种类型,并以此出发提炼身体与体育的联系,阐述身体观对体育发展嬗变的影响,最后结合当下身体实践对身体文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当代竞技体育本质反思的基础上,认为人之身体的失落是其本质异化的根源所在。继而引入西方身体哲学中的身体显现、身体认知、身体符号等核心思想,对同样起源于西方且根植于身体活动的竞技体育本质进行与之相应的身体哲学解读。研究认为,在现有竞技体育本质研究背景下,竞技体育中身体存在的唤醒与身体地位的复归是身体之于竞技体育而言的本质所在,且具体体现为身体的释放与生成、身体的认知与超越、身体的社会表征与文化承载。  相似文献   

19.
考察民俗体育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民俗体育形式自身的特点和运动主体的身体建构本质,发现在宗教仪式“娱神”功能的掩饰下,民俗体育潜藏着“娱人”的本质。民俗体育以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为基本依据,以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为条件,以遵守社会规范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主体的个性,体验着身、心、宇宙最完美的和谐,从而获得掌握自主权力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和谐之美的身体。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他者”变为“在者”,真正实现“回归身体”这一现代身体文化主题,势将成为民俗体育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深 《体育学刊》2013,20(1):24-28
在政府公共职能强化的背景下,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体育公共服务的历史使命,无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与服务特性有更准确的把握.文明的发展将人类身体的文化性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导致人类身体自然性的无助与退化,而体育运动作为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人类阻止肉身自然性退化的艺术结晶和科学成果,为了不让人类的身体在文明进程中退化,为了积极应对现代文明病带给人类的巨大威胁,体育公共服务应承担起救赎与养护人类自然身体的历史使命,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身体养护之需,在提供与公众身体养护密切相关的有形产品中,加强国民体育强身观的引领与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