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伦峰子  朱伯伦 《武当》2004,(12):20-22
六合者乃内三合与外三合。心意六合拳者炼的即六合心意、心意六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根据人体结构和打斗特点,根节相合带动中节、中节相合催发梢节、梢节相合发于合打效应。古谱云:“肩胯相合,肘膝随之,手足相应”。加之内外三合总是合修并炼,故有“不合不打,打顾不分,后发先至”之说。外三合宏观炼形合打效应,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王志远 《武当》2015,(2):26-27
(接上期)合者,六合也,顺合也,和合也,融合也,会合也,谐合也,劲之一也,刚柔统也,阴阳合也,周身关节合而为一也。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谓外之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是谓内之三合。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三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是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是内合。敌我争锋,以我之阴合彼之阳(避其实),以我之阳合彼之阴  相似文献   

3.
第七章 收势     
动作: 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势(见图74—75)。小臂外旋,掌心向上,曲肘,手向头前上方划弧,左脚收回,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提手、落手反复做三遍后恢复直立。  相似文献   

4.
薛强  陈辉  刘涛 《中华武术》2006,(10):52-53
我们曾经介绍了泰拳肘法的几个基本技术动作,肘有“肘过如刀,犀利无比”的说法,而膝法在近身、中远距离中应用得也甚广,对膝便有“通天膝,火箭冲天之势”的说法。本期将介绍实战中如何运用膝法应对常见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一式白亮翅动作一:接上势,重心微左移,左脚踏实,自体做主转,6手到推,左手下沉于右前臂内侧,两手相吕,目视右前方(图100)要求:塌腰松胯,两手有相告之间。此势继续吸气。内劲:劲由右腰上缠,通过右属肘,至右手前推下塌,两手相合,腰劲略左转,劲由石腿略向在移。用法:有下之势。动作二:接上势,身体略向左转,重心移至在腿;提右腿向右后下方退步;同时左手逆缠下划弧受顺缠向上向前,与右手顺缠下上合于胸前交叉。左手心外,合于右前胃内侧,在手心由朝上,在胸到中线,目视剧前方(图101)要求:珍重心向后落步,两…  相似文献   

6.
逯建国 《武当》2014,(3):27-28
习练形意拳,外形和内意必须高度统一,“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有鉴于此,亦可把形意拳称为“心意六合拳”。  相似文献   

7.
此为身法歌诀。所谓身法,乃身体主导权衡拳势动态之组织法则。其关键为端正、自然、顺舒、灵动。为符合此四原则,武禹襄提出了《身法八要》。即“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而李亦畲传抄的《各势白话歌》一开场就是四句歌咏:“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简洁明了地注释了武之《身法八要》。  相似文献   

8.
关振军 《精武》2006,(12):44-44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相似文献   

9.
《精武》2010,(1)
三焦、手少阳之脉外关本穴与内关相对,因名"外关"。又本穴为手少阳之络,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盎溢予无名指之端,是为"关冲"。关冲治症,多与本穴略同。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聋等症。以经络之所过也。支沟本穴在前膊外侧肉隙中。本经之气循而上行,本穴在尺桡二骨夹隙中,喻犹上肢之沟渠也,故名"支沟",又名  相似文献   

10.
300年形意拳     
形意拳术自姬际可创史以来,历经三百余年,技术理论日臻完善,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拳种。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初创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承为拳”作为拳理,以“六合”为拳之法则,“六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以思维意识为诱导作用于形体,致使经络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逐步达到“内三合”与 “外三合”的高度统一,使意(大脑思维)、气(经络系统的活动)、力(形体运动)相配合,三者互为作  相似文献   

11.
●第五进展阶梯:拆手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十字手等等有特定手势的动作,练习者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意识、眼神等等总跟着手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天长日久的锻炼,会形成浑身僵硬去不掉,进而产生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的弊病;甚至有的人会因之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拆手阶段必须多去体会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散通空”。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散、通空尤为重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  相似文献   

12.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3.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4.
道家无极拳     
无极拳系道家秘传的高级拳术,其主要特点是手、肘、肩、胯、膝、脚等部位的动作均讲究“无极圆”。用于实战技击时,这些“圆”转动起来宜于防守,便于出击;而用于养生健身时,这些“圆”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与天地相融,达无私无义、无我无他、无形无象之境界。  相似文献   

15.
对历史遗留的珍贵武艺进行复原与解读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学者的研究重任,也是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修体悟、逻辑推理等方法,在对中华武术“势”之观念进行体系化建构的前提下,展开对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的复原与解读。研究认为:(1)学界对“势”这一观念的认知是不全面的。(2)基于对历史进程中“势”之议题的反思,将“势”之观念确立为“一体三层”的多维结构,“一体”即“势”之本体,“三层”即“立下即是”基础层、“用而后成”中间层以及“摆以诱人”外延层,三层次之势由内而外,层层推衍,共同构成势的完整结构。(3)围绕“一体三层”之势,可将明代大枪武艺“二十四势”划分为“立下即是”类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摆以诱人”类枪势。“立下即是”类枪势分为备战持枪势和应战持枪势;“用而后成”类枪势分为“闪避+还扎”势与“革枪+还扎”势;“摆以诱人”类枪势分为佯攻之诱、诈败之诱、守弱之诱以及惊取之诱等势。  相似文献   

16.
高德明 《健身科学》2006,(12):33-34
连贯圆活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驱干的协调。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  相似文献   

17.
鹰捉鹰是自然界中的猛禽,心意拳中鹰捉即取其捉物之势,鹰之捉拿把敌抓于近处打一合劲,心意拳为短打拳,所以捉拿实战价值很大。鹰捉的双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后,有撕物之劲,恨天无把之意。落时,头、肩、肘、手扑击,威猛凌厉,加以雷声相辅,其气势如天塌落一般,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3,(4):11-11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拥而(扌履),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机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之势。”  相似文献   

19.
杜飞虎 《武当》2000,(11):25-26
自然门腿法号称“神腿”,足见腿法非同一般。截腿是自然门中的主要腿法,它与自然门内圈手血脉相连,环环相扣。功成以气催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的搏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2、抹肘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