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2.
提高训练负荷强度是现代中长跑训练的趋势;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不间断的长时间跑、间歇跑、比赛训练三种方式。其中不间断的长时间跑包括匀速长跑、快节奏越野跑、法特莱克跑、变速越野跑;间歇跑包括有氧间歇跑、松散间歇跑、间歇变速跑、间歇短跑等。这些训练手段可以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有氧一无氧混合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对12名健将级速滑运动员赛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和主观体力感觉进行测试,先后将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强度、130~140次/分和110~120次/分匀速有氧跑组,训练后间隔4小时蹬车组,赛后个体乳酸阈心率(30~ 35)次/分和110~120次/分自行车恢复组.研究表明,不同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对速滑运动员尿液指标及主观体力感觉影响差异不大,尿蛋白较尿红细胞更能反映运动量的大小及运动员恢复情况,亚乳酸阈强度匀速跑和乳酸阈心率(30~35)次/分自行车恢复组尿蛋白及主观体力感觉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决定长跑运动员赛前身体训练的基本因素是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速度能力和潜在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是长跑比赛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有氧代谢能力主要的指标是最大耗氧量,临界跑速度和无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是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鲍克1963年的研究为以12分钟跑作为最大有氧能力的测量手段奠定了基础。他的研究显示,12分钟跑的耗氧反应(M=46.7ml·kg~(-1)·min~(-1)非常接近在匀速递进竞走中测得的最大耗氧量(M=46.1 ml·kg~(-1)·min~(-1)),5分钟跑所需的耗氧反应(M=52.6 ml·kg~(-1)·min~(-1))超过了所测得的最大耗氧量,20分钟跑所需的耗氧反应(M=43.8 ml·kg~(-1)·min~(-1))未能达到所测得的最大耗氧量。5、12、20分钟跑的耗氧值是对氧能力的一种评价,它是由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6周浅水跑训练对有氧能力及1500 m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晖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7-91,115
水中跑是水中有氧训练的主要方式,目前常见的形式包括深水跑、浅水跑和水中跑步机跑.通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为期6周的浅水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浅水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与陆上跑动作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改善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维持其陆上跑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水中跑有氧训练不是一种附加的训练刺激,而是以恢复或预防受伤为目的,既可避免过度训练或损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作为日常训练的辅助/交叉训练,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为健康运动员及进行康复性训练的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高水平运动员800米跑的实战训练和比赛模式多为匀速节奏跑模式。普通体育考生虽无法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但可以借鉴他们的匀速节奏跑模式,提高800米术科考试成绩。一、匀速跑节奏控制训练的方法结合800米跑供能特点、普通高中体育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了儿童少年跑的训练问题。有些是值得我们参考的。如,儿童少年训练阈的制定;按供能系统将训练分为非乳酸强度与耐力,乳酸强度与耐力,有氧强度与耐力练习;提高各系统机能能力的关键是控制训练强度;为达到训练目的严格控制间歇时间;8—12岁孩子不进行乳酸强度练习;利用十二分钟跑进行最大耗氧量的简易测定等等。相信本文在科学、有效地指导儿、少进行跑的训练中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最重要的运动素质,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有氧基础练习、有氧问歇跑、长距离反复跑等,无氧耐力训练包括无氧间歇跑、问歇短跑、长距离变速越野跑等。  相似文献   

10.
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是70年代——80年代训练长跑运动员唯一的训练法。其特点是训练跑的距离很长,大大超过比赛距离,而跑的速度比比赛时慢得多,当时,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被认为是发展“心肺功能”的唯一方法,过去认为它仅能提高有氧过程,现在教练们认为它还可改善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教练员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运动量的两个因素即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它们成反比关系。在选择跑的速度时要特别慎重,要使运动员善于分配力量,用匀速跑完全程。假使运动员在全程结束时减速了,那他就没有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训练短跑运动员必须注重全面协调发展,除了过渡期以外,全年都要始终贯穿提高速度的训练。从抽样的训练计划总结中(表3)可以看出,极限速度训练一般在12~1月和4~5月进行,最大力量训练一般在3~4月进行,而最大量的跳跃和弹跳训练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和4~5月进行。超过80米的强度重复跑应在1~1月和4~5月达到最大量,有氧——无氧(代谢)重复跑应在10~11月达到最大量,有氧(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周的水中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中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能提供足够的训练刺激,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保持陆上跑的竞技成绩,可作为陆_E~Jll练的辅助/交叉训练方式,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4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在跑台、自行车和赛艇测功仪上以一次最大负荷和递增负荷方式对其进行了有氧能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者建议赛艇测功仪是赛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测量的首选负荷器;一次最大负荷更能准确地测出赛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同时测出的实际耗氧量占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在评价赛艇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时较VAT、LA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岳文雨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35-136,139
12min跑是一种评价有氧耐力的方法。通过对12min跑的实验研究,探索大学生有氧耐力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12min跑成绩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级和选项的大学生有氧耐力不同,特别是四年级大学生的有氧耐力下降明显。建议应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8周有氧跑台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内CREBmRNA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n=10)和运动训练组(T组,n=10),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次,第8周对C组和T组进行为期6天的Morris水迷宫实验,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8周有氧跑台训练增强T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上调T组大鼠海马内CREB(上调28.8%)的基因表达。结论:8周有氧跑台训练促进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跑台训练显著上调大鼠海马CREB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笔者多年带队训练实践来看,不少高中400米跑运动员对有氧耐力训练不重视,甚至感到厌烦,这导致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不好,影响了专项水平的提高。下面,笔者就简略谈谈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将我们常用的训练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 从400米跑的供能特点来看,虽然有氧代谢只占5%左右,但运动员却不应忽视有氧耐力训练。因为从生理上来讲,发展有氧耐力会对血液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产  相似文献   

18.
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000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min70%v.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V.O2max、V.O2max、3000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V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000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V.O...  相似文献   

19.
所谓"目标心率",就是指在中长跑的教与练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心率。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收集整理总结归纳出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用以发展和提高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训练手段,并称之为"目标心率"训练法。一、长时慢速持续跑一般持续练习的时间为1~3小时,跑时心率以控制在130~150次/分为标准。通过长时间慢速度跑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的有氧代谢能力,还可以作为大强度训练和紧张性比赛后的恢复手段。二、中速持续跑一般持续练习的时间为1~2小时.跑时心率控制在155~165次/分。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耐力训练能增强成年人骨骼肌内参与有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短跑训练则影响参与糖酵解过程酶的活性(有的学者认为没有影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专家,马利欧·福尼尔等人通过实验观察了长跑及短跑训练对青春期儿童(男性)骨骼肌肉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以及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所产生的影响。12名年龄为16—17岁的男性青少年为受试者,他们按照要求,每星期参加4次训练,训练持续3个月。耐力训练的内容为:慢跑60分钟直至心率最大值的90%。短跑训练主要有50—250米的间歇跑和台阶跑。不论是耐力训练还是短跑训练皆使受试者的最大耗氧量显著性提高。然而,停止训练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