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时刻强调培养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评建体系的建立健全,对学生进行客观地评价,在评价中要注意减少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用新课改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体育新课标一再强调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武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课程,它具有的特性决定着它的评价内容与方法应与其他体育项目有所区别。它的评价方式更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武术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扬长避短,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在武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好评价机制和激励改善功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中实施运动处方的现代意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全面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就必须通过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首先要立足于有效的进行运动处方的现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实验研究,考察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情况,对评价的方式进行梳理与研究,根据好的方法得出好的评价体系。这对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激励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未来小教师们的先进评价理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我评价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且为了形成正确技术动作而向自己提出任务和行为控制的一种方法。对在小球技术教学课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授课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得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对于学生学好技术动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提出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几种途径,为教学和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庹权 《体育师友》2010,33(4):76-78
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探讨。指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活动情境,以理论课程实践为手段是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以创新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学生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改革提出,体育课程评价要突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流于形式,多数体现在教学大纲等文件中,在教学过程进行实践的相对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的评价体系。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测现行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态度、排球知识与技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过程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提升、学习态度转变,促进知识吸收与技能实践,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层面可行,经与现行评价体系对比,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进学生成绩、学习态度、排球理论与技术以及实训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排球课程。  相似文献   

8.
杨圣 《体育风尚》2023,(11):77-79
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与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教育评价对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自信、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教师要掌握激励式教育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合理选择激励方式,从而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育评价应用的价值、原则进行了分析,进而具体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式教育评价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勤 《体育教学》2009,(8):28-28
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完善体育教材的评价制度,实现评价的内外导向功能,更要体现评价制度的完整性、全面性、简约性、过程性和结构性。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养成;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须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上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经济、实惠的评价套餐,使评价制度真正成为绿色体育、人文体育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合作学习模式切入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依据、实施方法与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以课程改革、学生自我发展要求、健美操练习特点为研究基础,建立学生合作小组与培养学生合作技能,提出不同学习阶段的合作学习模式的表现形式要各异,并相应地建立多维评价方式。建议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要注意单一教学模式运用合理有度;提倡合作,更要鼓励竞争;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更要摆正教师教学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体育专业武术课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阐明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对学生能力培养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足球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结合脚内侧传接球内容,选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记录学生的学习阶段表现与进步情况,并及时向学生提供个人学习情况信息,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有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武斌  王海波 《精武》2013,(21):72-72,74
本文以情商的概念、内涵及其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能力的意义为理论抓手,系统地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并说明其路径与方法。进而得出结论:教师在培养学生情商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和谐、热烈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更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手段,来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更自我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情商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有新的发展,强调“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在课程设置上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要求教师要结合科目和学生特点,进行多层次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竞争和合作精神,重视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教师在新标准的认识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少教师还没有理解新标准的涵义及其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意义。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搞好体质与健康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5.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能型篮球人才,就要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模块单元成绩评价内容、形式和方法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新的模块单元评价要从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老师评价、随堂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打破以往采用单一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在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中,有着独特作用,即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选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具有充沛而稳定的情绪,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应激”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72-72,74
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协同程度、体育技能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体育能力有更为系统的认知,对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一定激励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探究,并提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可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田径属于基础运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从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田径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对室内体育、室外体育以及体育的综合评价分析了具体的田径教学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岑 《体育世界》2007,(10):64-65
培养学生能力应作为整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增强学生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同步提高。培养学生能力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机会,改善心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我,以更好地通过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