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教育》2020,(4):F0002-F0002
一、价值引领,塑心立德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认真梳理35年来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与文化,构建了"合力教育"价值体系:一是凝练学校精神。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爱我附小、拼搏进取、合力育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学论坛》2010,(2):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F0004
学校秉承成师附小百年办学精神.以文化治校,在不断追寻“爱满天下,知识为公”的办学理念中,关注师生个体,力求回归教育本真,让每一个生命者隋皂拥有最大程度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10,(2):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F0004
学校秉承成师附小百年办学精神.以文化治校,在不断追寻“爱满天下,知识为公”的办学理念中,关注师生个体,力求回归教育本真,让每一个生命者隋皂拥有最大程度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刘喜彦 《中国德育》2013,(22):56-57
责任与爱是“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家庭、社会都需增强责任与爱的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传递教育的真谛。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以“家文化”为工作指南,确立了办学目标——构建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师生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因此,学校温暖如家。  相似文献   

5.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原名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又称东北师大附小分校,创建于1998年。东北师大二附小,秉承传统,卓越创新,育人为本,诚信博誉,八载风雨,硕果累累。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206名教职工,4688名学生,是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中吉林大地上异军突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东北师大二附小,充满现代精神。“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的全新思想,“1234”工程的实践探索,使这所年轻的学校在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打造学校发展的科研品牌、队伍品牌、文化品牌、服务品牌。由市民参与评选的“吉林省百行百业百姓口碑最佳信誉单位”、“长春市市民满意民办学校”等称号,是对东北师大二附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7.
“实施阳光课程,打造阳光教育”,是东北师大第二附小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全新教育理念。阳光的教师、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校园,共同构建了第二附小“阳光教育”的亮丽风景。如果说,“阳光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在附小南校,到处都充盈着这种爱的阳光,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都在感受着、体味着这种阳光的教育……2003年,第二附小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首批实验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爱的教育”为第二附小校本课程开发插上了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8.
学校提出"和文化"办学理念,经过校情诊断和建构,形成精神文化体系,为生命立"魂";为呈现学校物态文化,经过动线调查研究和规划实施,为生命立"场";为实现师生价值追求,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生命搭"台"。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厦外附小致力于生命关照教育,让每一个生命因教育而美好。  相似文献   

9.
张泽科 《四川教育》2005,(11):10-11
用5分钟阐释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每组校长演讲后,由下一组代表点评……从川大附小的生活教育,到成都实验小学的“雅”教育;从玉林中学附小的“生态教育”理念,到成都青羊实验学校“没有围墙的学校”追求,校长们揭示了不同理念引领下个性纷呈的学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I0012-I0015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师附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附小独特的学校文化——“悦”。围绕“悦”文化建设,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的搭建成长发展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集中体现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精神和学校价值的折射,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励志教育”的文化理念,以励志教育激发和唤醒学生生命自觉,使学生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正>纵观国内外学校发展经验,一所学校只有形成鲜明的主题文化,这所学校才会形成办学特色,才会形成持久生命力和办学活力。因此,办什么样的学校,确立什么样的主题文化,是每个办学者要深入思索的问题。邢台市爱凡杰教育集团以"爱的文化"为引领,促进了集团学校的长足发展。一、为什么要把爱的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爱的文化是指以爱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使用各种表意符号构建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爱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师生员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4):36-39
小学科学类创新实验室没有固定的模式,却往往与学校的文化分不开。建校已有60余年的和田路小学,自上世纪和年代起,致力于创造教育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进而在2011年创办“创造学院”;奉教院附小把每一位孩子、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视作一个个富有本身生命能量与生命自觉的“绿色太阳”,自2010年起打造“开心农庄”;平南小学则坚信“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remember,I do and understand”藉此建成了CIS动手体验实验室;新农学校的综合学科创新实验室体现了“人人都有潜能,个个都能成功”这一办学理念和以“创新实验教学实践”引领各学科发展的办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在和平区辽北路、兴安路、建物街3所“小”学校里工作,2012年12月,调任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十中附小”)任校长.二十中附小占地面积2488平方米,在校学生719人,教职工88人,也是一所“巴掌大”的小学校.但二十中附小基础更好,底蕴更深,口碑与声誉也更好.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区”,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和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深入了解、融入二十中附小后,我带领教师梳理总结学校的客观实际和办学经验,沿袭原有的“求精文化”,提出了“小中求精,适性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始了“适性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技术》2013,(3):F0002-F000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2年,位于环境优美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学校以“共建共享和谐幸福附小,努力打造师牛幸福家园”为办学目标,遵循“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时代文化疗人,信息素养见长”的办学特色,着力打造现代附小、人文附小、活力附小、幸福附小。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巡礼》这个新栏 目里,我们率先推出了济宁师范附属小学。 毋庸讳言,济师附小所具备的办学条 件,目前多数学校尚难达到。但她的办学经 验。则是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学得来。做得到 的。 概括济师附小的办学经验,最主要的有 三条:一是站在跨世纪的高度,立足于为21 世纪做好人才准备;打好人才基础;二是按 照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舰律办事,努力 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地发版;三是具有争 创一流的探索精神和改革意识。这些经验, 都是颇有价值,可资借鉴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愿更多的学校在改革春风的休浴下,走出一 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规范加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论坛》2014,(7):I0005-I00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办学校办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文化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品位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的灵魂。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我校坚持“因材施教、文化育人”办学理念,用文化力引领,打造品牌.倾力建设书香校园,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几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三和谐宿舍”文化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特征.“三和谐宿舍”创建活动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推进,通过明确宿舍生活共同的价值取向,创设极具教育功能的生活情境,积极引领和谐宿舍健康生活,合力构建行为和谐、环境和谐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宿舍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规模宏大。多年来,学校在东师附小教育集团“开放式·个性化”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立了“主题文化年”制度,并通过“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实施阳光德育,描绘了独具附小特色的阳光儿童画像。  相似文献   

20.
苏南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乡镇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得到高速发展。当前,基于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促进学校新一轮发展,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文化既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性,又发挥着价值引领的管理功能。因此,学校要整合各种资源,通过理念引领,塑造学校精神,聚力文化;要全员参与,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合力文化;要精准定位,营造七彩生活、精神家园,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