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有氧运动对抑郁女大学生抑郁状态、单胺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于抑郁女大学生抑郁状态、单胺递质和体质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30名轻度到中度抑郁的女大学生分为两组:抑郁运动组15名(进行8周,每周5次,每次50 min,强度为70%-80%最大心率的健身跑)和抑郁对照组15名.另外选取15名正常无抑郁的女大学生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抑郁状态,5-HT、NE、皮质醇水平,体成分和最大摄氧量.结果 8周有氧运动后,抑郁运动组的CES-D量表评分下降,抑郁症状减轻.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下降,皮质醇水平升高.经过8周有氧运动后,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上升,皮质醇水平下降;体重、体脂百分比、心率下降,瘦体重、最大摄氧量升高.结论 抑郁可能与5-HT、NE的下降,皮质醇的升高有关.8周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增进抑郁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力量训练与杠铃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对比实验法 ,将 18名大学生按配对法均衡地分为股四头肌电刺激组 (实验组 )与负杠铃下蹲组 (对照组 )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可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股四头肌的伸膝肌力矩 (P<0 .0 1) ,提高下肢蹬伸动作的爆发力 ;电刺激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环节的动作力量和爆发力水平方面 ,可达到与杠铃下蹲整体用力训练一样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周快速力量训练后减量训练3周人体下肢CMJ蹬伸力量素质变化规律。方法将31名大二男生力量训练6周后,随机分为降低训练强度(RTI)组、减少训练频率(RTF)组和减短训练持续时间(RTD)组,进行为期3周的减量训练。在训练6周后及减量每周后,测量大小腿皮褶厚度、原地纵跳值和Kistler三维纵跳曲线。结果经过6周的快速力量训练,蹬伸力量的各动力学指标值增加(P<0.05),大小腿部皮褶厚度减小(P<0.05),原地纵跳提升(P<0.01);减量1周时各组下肢蹬伸力量指标值均出现超量恢复;减量2~3周时不同减量方式其蹬伸力量变化出现差异:RTF组和RTD组与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RTI组比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下降显著(P<0.01),接近参加训练前的水平。结论训练的良好效果RTF组和RTD组在减量训练3周内能够维持,RTI组则在2~3周内明显衰退,因此合理安排减量训练,有助于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及延缓力量素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专项体能训练在跳水训练中占重要地位。运动员空中“内在力”的表现、下肢强有力的蹬伸等,都是通过科学的专项体能训练而获得。本文以北京跳水队9名备战第11届全运会的队员(男子3人,女子6人,涉及10m台和3m板两个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下肢运动链(以踝、膝、髋关节所组成的运动链)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核心区域力量水平和上肢带力量水平进行6周的专项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6.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下短时振动训练对普通人群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影响,了解作为准备活动的短时振动训练对人体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作用,并分析振动频率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以更好地将振动训练应用于实践;研究方法:振动训练对象为31名(14男、17女)普通大学生,分别接受30 Hz、35 Hz、40 Hz、45 Hz的全身振动训练,振幅2 mm,每种频率每次共训练5 min.并于训练前、后接受心率、柔韧和下肢纵跳能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振动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提高,但心率提高幅度与振动频率无关.振动训练并没有使所有受试者下肢柔韧性和下蹲跳成绩得到提高.振动训练没有使女性受试者下蹲跳时下肢最大功率提高,但低频振动训练可以即时提高男性受试者下肢最大蹬伸功率,30 Hz是提高男受试者下肢蹬伸功率的最佳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7.
简易力量测试法和等速肌力测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严  郝卫亚  温煦  庄洁 《体育科学》2006,26(9):44-46
目的:探讨体质监测中握力、下肢蹬踏爆发力作为力量素质的简易测试法能否反映人体的力量素质。方法:随机抽取311例上海市普通市民,进行握力,下肢蹬踏爆发力,肘、膝关节运动速度为60°/s的等速向心力量测试。对握力与肘关节等速向心力量,下肢蹬踏爆发力与膝关节等速向心力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握力与肘关节屈肌峰力矩正相关(r=0.815),与肘关节屈肌相对峰力矩正相关(r=0.712);下肢蹬踏爆发力与膝关节屈肌峰力矩正相关(r=0.764),与伸肌峰力矩正相关(r=0.766);结论:握力、下肢蹬踏爆发力可以作为人体力量素质的简易测试方法并可应用于体质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篮球运动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使用辽宁丹东体育有限公司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脉搏测试仪对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为期2年训练前后及无篮球课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篮球运动训练可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下肢肌肉爆发力;(2)篮球运动训练可增强呼吸机能;(3)篮球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4)力量素质、肺通气机能、耐力素质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下肢爆发力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运动项目及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优秀组男女运动员以及一般组男运动员存在着项目间差异,一般组女运动员蹬伸最大力量未见明显的项目间差异;不同竞技水平间,只有男子举重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间,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羽毛球训练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部分省市男、女专业羽毛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队训练工作质量定义界定和结构构成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高水平专业羽毛球队训练工作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对影响训练质量的各类、各项价值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诊断和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建立专业羽毛球队训练质量构成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内研制的"重力式力量训练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对3名优秀的国家队女子帆板运动员60s速度力量耐力训练进行跟踪测试,并将2年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测试发现,在同等重量下,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差异.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国家帆板队力量训练,为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著升高.下午力量训练课后1h CK达到高值,力量训练较场地训练CK升高显著.(2)场地训练课后5min的BUN显著升高,1h开始下降,下午力量训练课后,BUN较场地课后1h显著升高,次日晨下降.(3)本周CK从周二到周六值较周一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BUN只有周六有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周日Hb值较周一结果显著升高.结论:(1)本周一的力量训练与场地训练两种手段叠加作用,对肌肉的刺激较深刻,至次日晨CK仍不能恢复,Pro、BLD都有阳性检出,力量训练课较场地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更大.(2)本周训练负荷安排的密度不大,运动员调整和恢复的时间较充分,因而Hb有小幅度升高.(3)训练周的生化监测,可以使教练员了解小周期训练的完成质量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大负荷运动训练与模拟失重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究这两种应激源对机体HPG轴和HPA轴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游泳训练组(EXE)、后肢悬垂(模拟失重模型)组(HLS)、游泳训练补充睾酮组(ETR)和后肢悬垂补充睾酮组(HTR)5组;EXE和ETR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训练,HLS和HTR大鼠在完成腹股沟管环缩手术后一周开始为期6周的尾部悬吊;ETR和HTR大鼠通过腹腔注射补充丙酸睾酮,剂量为2.5mg/kg体重/天,补充持续6周.EXE和ETR大鼠在完成最后一次游泳训练后即刻断头处死,CON、HLS和HTS大鼠在安静状态同时断头处死.大鼠断头后,迅速开颅取下丘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方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EXE和ETR大鼠运动后即刻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相对CON大鼠的相应水平均有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是(DA+NE)/5-HT有增加的变化趋势;HLS和HTR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相对CON大鼠的相应水平均增加,(DA+NE)/5-HT显著增加.结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DA+NE)/5-HT比值的变化可能是两种应激源导致机体HPG轴和HPA轴变化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基酸嗜好学习建立后游泳运动大鼠血、脑脊液中BCAA、GABA、Trp及其代谢产物的关系,为延缓或消除运动性疲劳探索新的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味觉嗜好学习建立后,进行7天适宜、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血、脑脊液中支链氨基酸及神经递质变化.结果:血液中BCAA浓度变化趋势是力竭游泳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氨基酸嗜好组、氨基酸嗜好后适宜游泳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相似文献   

16.
通过给大强度耐力大鼠服用白藜芦醇,测试有关生化指标,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为白藜芦醇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和运动保健饮料、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递增强度跑台训练,建立大强度耐力运动模型,测定血清中ALT、AST、CK、LDH、ALP、TP、ALB、BU及Hb、肝糖原、肌糖原等反映机体机能、蛋白质代谢的指标。结果显示,服用白藜芦醇的运动组与单纯运动组相比,运动后大鼠体内Hb、肝糖原、肌糖原等指标均明显升高;白藜芦醇可明显减轻大强度运动对大鼠肝脏和心肌等组织细胞的损伤,运动+白藜芦醇组大鼠血清ALT、AST、LDH、CK、ALP活性显著低于运动组;服用白藜芦醇后的大鼠运动后血清BU含量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而TP、ALB含量则明显升高。本实验提示,大鼠服用白藜芦醇有利于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储存,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和利用,可显著提高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时间,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游泳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补充丙酮酸过程中身体成份、瘦素和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丙酮酸补充对游泳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方法:选取3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补充丙酮酸对照组和补充丙酮酸运动组.采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瘦素和脑脊液瘦素水平;PCR法测定下丘脑瘦素受体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4周丙酮酸补充可明显减缓游泳大鼠体重和体脂增长速度,明显升高大鼠和游泳大鼠脑脊液瘦素水平及下丘脑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论:丙酮酸补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游泳大鼠体重和体脂的增长速度,加快其能量代谢速度;并可能通过对游泳大鼠体内瘦素水平及瘦素受体基因表达量的调控,来影响游泳大鼠的脂肪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教练员培训组织管理体制及岗位培训体制,并与国外足球教练员的培训等级和培训机构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的对策:建立科学的分级培训机制,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员参与青少年教练的培训,组织青少年教练员赴国外培训,利用其他社会力量实施培训,不断扩大初级教练员的培训面,增加青少年基层教练员培训班的数量,实行多元化的培训收费制度,编写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培训教材,严格教练员的注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20名不同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一个周期训练中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提示:高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血浆ET水平与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及运动负荷成正相关,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能有效增加高水平运动员血浆ET的含量,运动员的心脏内分泌功能对周期训练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和泵血功能,然而也不排除运动员有心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体育软实力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软实力以精神和智慧的形态融合在竞技体育硬实力中,持续支撑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加强和彰显竞技体育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北京奥运契机,着力提升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