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郑勇 《现代语文》2009,(8):66-67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养成性教育,与生活共成长。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是众多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呼声,也是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于漪强调将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大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赵谦翔的“东方时空课”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贴近;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主张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生活;于永正则通过戏剧化再现生活情节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有研究者认为,语文教学仅仪强调联系生活、与生活相结合是不够的,全面理解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构成语文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使小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的意义以及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挖掘教材,教学语文;营造情境,再现生活;紧跟生活,感悟语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1现代教育技术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占优势 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语文最好的素材。语文即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写作即生活的再现。离开了生活,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离开了生活,一切语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应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生活语文,指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性和健全的人格。一、适当牵引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若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创新模式———生活作文法。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多么广阔,作文就有多么广阔。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是一门焕发生命光彩的学科,本身就是有趣的。本文从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语文教学是体验教学;语文教学是生活教学;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校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教学评价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提升中职生的生活质量、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行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弊端;阐述了生活化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构建了生活化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生活。再则,在具体的教学中,利用好教材,创设好情景,把生活引进课堂。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布置的作业,也要与生活相结合,让语文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走进生活。作为智障生认知社会的交际工具,聋校的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聋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切身了解体会生活,从而逐步提升智障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有效教学的反思,文章重点阐述了智障生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一是模拟生活的场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感性认知;三是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四是与日常生活结合,建立健全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刘月云 《考试周刊》2014,(12):56-56
小学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知识的获得、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乃至观念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指导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源泉。为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需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围绕生活开展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为学生终生的发展服务,本文认为生活更应该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根须,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生活的牧场,要让语文教学真正能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借用生活现象,沟通课文情景;穿插生活资料,突破课堂空间;追求生活反差,激发学生志趣;引导情感体验,升华生活价值;辐射拓展生活,陶冶学生情操。这将是语文课堂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一看,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辅相成,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文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作者已验证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反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获取一定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体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渗透;重视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化;与时俱进拓宽学习渠道。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语文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景,只有深入体味生活,才能感悟语文;感悟语文是为了更深刻地体味生活,从而提高感悟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活动课与语文课堂教学两种形式相比,它的优点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有生活,就有语文;反之,有了语文,就一定会有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与语文共存。可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比如说,阅读,很少有学生自己的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