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9月23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从培养制度、编制、待遇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通知明确,重庆市将建立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不得短于2年。(9月24日《重庆晨报》)让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两年,其用意不外有二:一是藉以充实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二是为新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对艰苦的锻炼平台。不过,这种带有"镀金"性  相似文献   

2.
"卓越乡村教师"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其内涵并不一样。卓越乡村教师培养语境下"卓越乡村教师"的内涵应为"具有卓越潜质、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文化的教师"。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的根本就是培养出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并具有卓越潜质的乡村教育人才,也就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乡村教育人才。文学院"卓培班"采取"乡村取向"的宏观战略,从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努力追寻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现代"和"乡土—历史"两种不同的语境中,乡村教师分别被贴上了"低素质者"和"高素质者"的标签。前者虽然迫使乡村教师瞄准现代与未来世界的科学前沿,获取新知识与技能,提升自我现代品质,但导致了其"低素质"、低社会地位、低社会责任感与低自信心的恶性循环;后者虽然存在乡村教师与现代文明隔膜的危险,但乡村教师可以头顶"高素质者"的光环,以中国乡土社会与文化精英的角色,安身立命,享受人生,服务社会。两种语境具有融通的可能性:抚慰生命是两种语境的交汇之点,回归内心是两种语境的融通之基,联结现代与乡土是两种语境的融通之法。  相似文献   

4.
数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2021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优惠政策,为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提供办公场所、周转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5.
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论文不作刚性要求……浙江省政府新近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乡村教师,以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根据新近出台的《浙江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应保持总体平衡,并适当向乡村学校倾斜。原则上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职务)时应适当倾斜照顾。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2012,(11):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12,(14):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在改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是以外部保障为主的支持措施,与乡村教师内在需求仍有脱节。通过对全国23个省乡村教师调研发现,乡村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高于工资待遇,过重工作负担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外部提供的培训及教研支持,同时部分乡村教师有明显的情绪枯竭问题,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应重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建议通过"新学校"计划、简政放权、加大培训等方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支持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重要因素。专业支持、情感支持与经济支持等策略可以缓解和降低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时面对的专业资本不足、文化不适应等问题导致的压力与焦虑,在提升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留任意愿与专业支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显著正相关;作为独立因素,情感支持与专业支持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力较大,而经济支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在不同教育背景下,情感支持都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为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积累有效的专业资本;加强情感支持力度,提升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舒适度;制定恰当合理的经济支持政策,弥补城乡空间差异产生的乡村教师利益损失,以此来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8,(12):5-5
自2000年开始,哈尔滨市实施了城镇在职教师、师范毕业生到农村轮岗任教一年制度,明确规定: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时,有在农村任教经历的优先;到农村轮岗的在职教师,轮岗期间一切关系、待遇不变,工资由派出学校支付,并向上浮动一级工资,从政策和机制上促进了城市教师下乡轮岗任教。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有1.2万余名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任教。  相似文献   

11.
张楠之 《广西教育》2013,(36):28-28
河北省南和县教育局规定,"凡是教师子女,中小学阶段必须在本县就读"",凡是子女转学到外地的老师,将被调离原工作单位,到较偏远的乡村任教,且不再评职称、评优评先"。规定下发后,该县有的教师被迫将子女转了回来。据悉,当地教育局此举是为了留住优质生源。(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2.
地方     
《教育》2011,(16):13-14
陕西:拟招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011年,陕西省拟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募1832名特岗教师到"国定贫困县"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据陕西省教育厅介绍,2011年陕西"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继续采取省级统  相似文献   

13.
《江苏教育》2012,(8):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2,(4):11-12
近日一位记者写了一篇报道,说每逢老同学聚会,在乡村学校做教师的就很尴尬,谈论工资时,总是觉得"有点儿受屈辱"。记者为此感慨地说,只有乡村教师的待遇更高,才可能吸引城市教师去任教,才能让教师轮换制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数据     
六成由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领衔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65.7%的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在有流动意愿的农村教师中,68.6%的教师想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任教,90.3%的乡镇教师希望到县及以上城市任教,93.4%的村屯教师希望到乡镇及以上地区任教。该项调查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7个省份选取研究样本。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共发放教师问卷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弱势群体,乡村教师面临工作生活环境较差、薪资待遇不高、学生群体较为复杂等现实困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乡村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压力过大,失去工作热情;角色混乱,导致身心疲惫;成就感低,价值评价有误.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和缓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要完善乡村教师评价体系,提高乡村教师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学校要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环境,提供教育资源和晋升机会;教师要"优化个人心理素养,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树立适当心理期望,确立合理自我定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培植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江苏教育》2012,(5):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了宣传他们的高尚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献身乡村教育,《江苏教育》发起"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稿,所征集稿件将择优刊发在本刊2012年第7-8期上。  相似文献   

18.
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是指到乡村职业学校任教或从事面向乡村职业教育服务工作,能成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顶级教师的卓越师资人才,其具有乡村性、卓越性、师范性和多能性的特征。其模式:"三界(政界、学界、业界)协同"、"三双(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共生"、"三维(技术维、教术维、学术维)系统"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3D"培养模式,培养"浓乡型"职教师资人才;其路径:构建"三维"课程,培养卓越人才;选配"三全"导师,引导职业向往;开展"三级"训练,提升学术能力;运用"六点"陶冶,拓展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内生动力。这既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之所需,也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之必然。然而,现实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到教育领域供给侧阻滞:"他主型"发展逻辑的外在框限,导致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自主型"发展理路的内在规约,导致教师产生了"我是谁"的身份迷思与"我该如何"的出路困惑。对此,需要从教育"精准扶贫"、教师发展平台以及教师专业自主自强等维度,对政策驱动、专业支持和教师内求等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加以结构化整合。  相似文献   

20.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基于乡村、通过乡村、为了乡村的教育信念,立足乡土的教学信念.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路径有:自我激励和反思,在价值认同中铸牢信念之基;通过交流合作与研修培训,保持信念系统的生命力;注重乡土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凸显信念的现代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角色定位,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