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体育课程实施取向是体育课程实施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体育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本文在对体育课程三种实施取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种取向之间存在着发展的整体性、功能的互补性、关系的层次性。并认为:忠实于课程理念和课程计划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然追求;允许体育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差异性存在;倡导以相互适应取向为主的多种课程实施取向共存;鼓励和恰当引导体育教师选择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活动课程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育活动课程概念、分类、特点及其与课外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依据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精神,从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实施几方面设计高校体育活动课程模式,为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体育课程编制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对发挥体育课程功能,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分析课程基本理论基础上,从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对体育课程编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传统体育课程及其所体现的课程观的剖析与阐释,重新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融入“传记式”课程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对高校体育实施探究式教学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改革与课程观演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以及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在两极中保持适当的张力;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与课程观演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它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等4R课程标准。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阐述了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以及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在两极中保持适当的张力;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体部主任和公体教师进行咨询和调查,研究大学体育课程学习领域划分和领域目标中具体目标的重要程度。得出:大学体育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五个领域目标中都有非常重要、重要和一般的具体目标,而五个领域目标中被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各高校制定体育课程计划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作为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法律义务和贯彻执行政策文件精神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运用文献、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合肥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将社团活动计入体育成绩、学分是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策略和关键环节;设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建构科学的制度规范体系、实行社团导师制度以及构建体育社团评估指标与体系等措施为社团活动课程化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制度、技术以及激励保障。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形成锻炼习惯以及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的已有研究给予了评析。研究认为: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历程短暂,成果数量有限,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研究中具有研究者偏少、研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欠缺、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受体育课程自身理论发展所限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体育课程实施研究中要树立学人意识与学问意识,注重对体育课程实施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并将其纳入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进行系统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与讨论了广州体育学院摔跤、柔道专项学生执行1999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方案和2004年课程方案情况。结果认为:摔跤、柔道专项实施2004年民体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符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拓展了就业口径。学生在选择与就业方向相适应的课程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相关课程的开设均需要作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体育隐蔽课程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隐蔽课程和终身体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有易接受性,产生效果的长期性,生成效果的持久性,接受过程的愉悦性;终身体育的特点有终身性、自觉性、自主性,从而得出了二者的契合点。指出了体育隐蔽课程对终身体育的作用:(1)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促进终身体育技能的掌握;(3)促进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并提出了发挥体育隐蔽课程作用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路径:(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2)提高课程设计的合理性;(3)提高学校管理对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视;(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意义与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的分析,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原则。最后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转变评价的观念,增强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完善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课程编制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形成运用该理论知识解决学校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2)培养学生学校体育教学能力的内容是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3)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学课程关注的内容。4)学校体育学总论与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是学校体育学课程应保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攀岩运动集竞技、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非常适合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我国已有少部分地区开设了攀岩运动课程,但普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授课形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基于新时期攀岩运动的重要阶段及发展现状,提出:重新建立教学目的、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了解攀岩运动,真正受益于攀岩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不少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小型化、课题化的体育课程,所谓小型化、课题化的体育课程就是指某些运动项目具有完整的主题,可以建立学时数比较少,主题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包括:显示学校特色与传统的课程、显示学校特色的锻炼类课程、培养骨干类课程、新兴运动项目课程、体育文化欣赏类课程、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指导类课程、野外生存与拓展类课程以及民族民间传统项目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结合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山西省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影响因素,采用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具体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走进课堂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为民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这两项内容本身不能摆脱教师本身、体育设施资源与学校行政管理这三方面的束缚。体育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沐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而学校行政管理效率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对制约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导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