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是当下课改倡导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学生实际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走向盖源于此。我认为,小学社会教学只有切实把握“三重三实”策略,亦即重经验唤醒,再现学生生活实景,重探究引领,激活学教实态;重氛围营造和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发展实情,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一、重经验唤醒,再现学生生活实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尽可能多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近乎自然的状态下,唤醒学生色彩斑斓的生活经历,实现学生生活的“实景再现”。这种自然再现,其实也是课堂教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整合了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 ,(以下简称品德与社会 )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从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 ,认识社会的需要出发 ,将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价值观和初…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新课改后设置的一门对于儿童品德养成、价值观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但在小学中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科教学需要,以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执教能力为已任,把该学科纳入教学范围,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知识的讲授、训练,提高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小学新课改后设置的一门对于儿童品德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但目前小学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口语课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科教学需要,以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执教能力为已任,把该学科纳入教学范围,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知识的讲授、训练,提高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互动。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构建探究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其创设的情境下,以多种形式展开探究互动,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师生、生生及其与文本信息问的互动,将探究一互动视为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呈现方式和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6.
社 会实践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和活力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对当代青年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修养的完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同时也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窗口。这是由社会实践的客观性和我国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 ,同时又是和当代青年学生自身修养具有的特点密不可分。参加社会实践 ,是当代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也是社会对他们的一次实践教育。当代青年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群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方位…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综合课程要求教师打破课堂教学常规,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促进学生品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理念,并强调本课程教学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追求的,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儿童是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现代化课程理论把环境因素作为儿童德育教育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以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为设计思路,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部分教育内容为依据设计了本《德育棋》。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象出自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身就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里的习惯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 ,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现代化课程理论把环境因素作为儿童德育教育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们以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为设计思路 ,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关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部分教育内容为依据设计了本《德育棋》。它采用了在教学中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相配…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是目前国际与国内课程改革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情境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密切,合理的设置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需要生活的实践,教育是流动的活水,适应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的变迁,探索生活的发展方向,在探索创造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休养,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类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新一轮课改中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宏祥 《阅读》2014,(24):42-45
<正>品德课的综合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牢固地掌握社会生活常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以活动为基本形式,教学程序的安排和组织实施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展和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与心灵的解放。评价是活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态度、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即兴点评,它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体验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形成。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一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脱节,缺乏主动性,教学内容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难进入学生的内心,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新课程六大目标,其中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相似文献   

19.
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让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养成环保习惯,参与环保行动,在他们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这已成为每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工程,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课堂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为大背景的综合管理体系,把环保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环保教育格局。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生活用水的水质调查”,“家乡生态植被情况”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家庭,走向社会,开辟出环保教育的新途径。一、抓好综合实践活…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提出的生活德育理念、价值取向理念、尊重儿童理念和意义建构理念,是课程的精髓所在。它既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柱石,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