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专业课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落实逻辑包括:具有将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的正确认知;具备使课程思政沿正确方位推进的理论素养;挖掘能随知识蔓延并彰显课程育德价值的思政元素;采用润物无声、有理有据、久保效力的育德方式。现阶段,针对教师思维认知、理论素养、元素挖掘、育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实践路径:转化体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错误认知;健全理论学习内容体系、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建立规范化的思政理论学习制度;从加强前提研判、扩展挖掘维度,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质”与“量”;针对不同课型优化思政元素呈现方式、有效延伸育德场域。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为理论依据,以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实践依据,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法,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及价值取向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性提出构建以重构专业培养方案为顶层设计、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突破口、以课程实施为主渠道,以课程评价为杠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旨在解决当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铸魂之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五育”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深入挖掘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保证。通过着重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必要性,体育课程思政内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剖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体育思政的育人效果保驾护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过程凸显的核心问题及模式构建路径。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存在发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及共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时,需要立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特点,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内涵要素,持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对机制运行质量、育人实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督测评估,同时探索有效的支撑保障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探讨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内容布局和路径设计。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程,对于满足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素材、内容和资源方面的独特需要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方面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且全面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经过教学化设计可以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对接。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动态化、结构化和制度化的路径设计,使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发挥出高质量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体育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对运动训练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挖掘提取"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创新发展、顽强拼搏、责任担当、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8个思政元素,并对其融入运动训练学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了以课堂教学开展为主线,通过课前设计"融合"、课中落实"融入"和课后实践"融化"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路径,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运动训练学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依据逆向设计与协商建构的原则着重探讨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充分展现诊断、反馈、促改、决策的复合功能以及表现性评价过程,即教学过程的统整性特征。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思政为例解析其应用流程,以"明确评价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炼思政元素、设置表现性任务、开发评分规则、实施评价与反馈"为行动主线,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体育领域问题情境创设为特色、以提炼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为关键、以协商构建完成表现性任务为重点、以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标准为难点。旨在丰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路径,也为拓展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培育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与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顺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建设要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研究问题聚焦于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有待深化、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有待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有待健全。通过增强体育教师思政意识、强化资源创设能力、改进育人方式、健全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破解现存问题,实现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双重目标,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想得以实现、课程价值赖以生成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愿景的战略通衢。为了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课程愿景转变为课程现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如下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树立新观念,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程研究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内涵、价值、挑战与优化策略。研究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应构建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横向协同、学段纵向衔接、"知能行健导"内在统一、组织平台资源与体制机制外在联合的一体化课程思政体系。面临理念意识薄弱、管理体系缺位、目标内容缺失、评价体系模糊、支持系统稀少以及教师能力不足等挑战。为此,提出优化策略:一体化理念构筑、系统化管理完善、立体化目标设计与层进性内容衔接、全景式评价搭建、外在性系统支持、主体性教师发展等,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持续发展与高效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主要体现在育人体系建设的文化补充方面。本文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四川旅游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在本校中的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