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抗类运动项目的分类(按发力方式)及其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对抗类运动项目进行项群归类(按发力方式)的理论.按照发力方式,对抗性运动项目可分为三大类:击打型发力的运动、粘连型发力的运动、混合型发力的运动.该理论可揭示同类项目之间内在的力学规律,也可认识以武术、太极柔力球为代表的东方对抗类运动的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武术的手法,泛指含打、踢等在内的徒手搏击技法。这里所讲的迷踪拳手技法,是指以手(拳、掌、爪、勾等)为主要击打部位而使用的技法。迷踪拳的手技法,是相对于全身别的部位的技法而言的。在迷踪拳中,人体周身主要部位称"十三头",分别是头、双肩、双肘、双手、双胯、双膝、双脚,双手占其中的"两个头"。"十三头"均可发力击人,故有"十三头占天罡三十六技法"之说。在"元罡三十六技法"中,有八大手技法,这就是本文要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武术分层技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营 《体育学刊》2011,18(2):121-128
为解析武术的"博大精深",梳理庞杂的武术技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武术,首先以作为思辨性科学基础的数学为参照,对更能体现实践哲学的武术技术进行逐层剖析,指出类似于数学数域的发展模式,由最简单的自然数向有理数、实数、复数层层拓展,武术技术的发展也是由最简单实用的技术向外逐层拓展才形成了目前种类繁多、技术风格不一的格局;其次,对不同层面的武术技法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无论是简单实用的技法,还是在一定条件和场景中才能应用的技法,无论是讲求技击实效的技法,还是艺术表现类或健身养生性的套路,都有各自的价值所在,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最后,从纵向分层的角度,将武术技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简单常用的技法、仅在一定条件下或场景中才能应用的非常规性技法、具有逆向思维特点的追求技击之道的技法、艺术表现性或健身养生性的技术4个层次,并指出构建武术分层技术体系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未来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以武术文化为切入点,对武术未来发展的三大技术趋向(攻防技击类、艺术展现类、健身养生类)进行探讨。指出:各类武术都将以和谐为核心文化特色,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每一类武术中,具有全方位和谐理念的太极拳,将成为引领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体运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中的发声进行了探讨与比较,分析归纳了发声在武术运动中的几种特殊作用,即: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发力,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击打能力,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士气和胆气,武术中的发声有助于威慑敌人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度研读了传统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研究认为,任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武术技术技法的不同是区分武术拳种门派或者流派的主要标志;开展武术技术技法和技理的差异性时空语境对话,对其永远传承与创新,永远在新的具体历史语境条件下继承与创新地解读和重构,是武术研究和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武术功法运动,进而分析了武术功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力争把武术功法运用到现代散打技术训练当中,意在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为散打技术训练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2块测力台、三维红外高速摄像系统和中国功夫测试工程人,采集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前手直拳全力击打固定目标过程中,下肢地面支撑反作用力、部分运动学及击打效果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在下肢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双腿发力在90 ms内均达到最大力量峰值,发力50 ms时力量值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60%以上;前腿蹬地最大力量/体重、快速力量指数/体重与击打效果之间线性拟合度最高(P<0.01);蹬地达到最大力量峰值的时间与击打效果二次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P<0.01),呈曲线关系;后腿上述参数与击打效果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提示:在前手直拳出拳击打过程中,下肢蹬地专项力量特征为起动力量;提高积极蹬地发力阶段前腿最大蹬地力量及发力速度,对于提升前手直拳的击打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从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概念入手,指出由于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对象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武术教育在技法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练习内容上要具有层次性;内容要包括武术技法、道德等的全面性,也即要强调武术的文化内涵;增加趣味性;降低规范性;增强集体参与性;武术器材缺乏针对性改造;以竞技武术、影视武术为参照,使大多数学生在心理上对武术敬而远之;建立区别于竞技性的比赛形式;增加武术优质课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华武术的兼神形、合内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完全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之下的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包含着东方思想的深蕴,并以之作为主干和方向来构筑自己的基础。其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统一,是全面实现武术技术、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渗透于整个武术文化体系之中,表现于形与神、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贯穿于武术技法形态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一系列范畴及体现于武术竞技意识上的超越与礼让,造就了武术特殊的美,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对参加2010年黑龙江省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和2011年黑龙江省武术散打锦标赛的102名男子运动员以及省武术散打比赛部分裁判员进行访谈调查,针对黑龙江省武术散打技术现状提出相应提高训练水平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散打运动训练体系,是提高散打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将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鼓励运动员主动进攻,提高对抗中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加强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一、击打手靶的作用拳法击打手靶发力,是意拳散手的辅助练习,是为散手服务的。击打手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击打手靶来验正是否在发力时,周身力量均整、协调,步法灵活多变,精神高度激发。2、手靶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拳法的速度、击打的准确性和维持身体在动态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格斗拳     
格斗拳是双方在击打中相互较力的一种搏斗形式,是武术技法在实际搏击中的应用,是技打技术应用于实际搏斗中的一种直接对抗形式。1979年起已对军队、警察、保卫、武警等部分学员进行了分期分批的培训,格斗拳在一些单位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训练课目。通过擒敌、  相似文献   

14.
武术散打发展为格斗类体育,由此引发的是价值观以及作为中华武术的基本特征已经模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调查统计等方法,详查武术散打的技法现状,认为擒拿是中国武术的特色技法,并应由散打项目继承和发展;改革规则,引导立体攻防,增强武术散打的空间感和观赏性。以期实现武术散打技法特色的回归,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角对武术的离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气候各异使中华武术整体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地势坦荡、一望无际的北方原野成就了北派武术大开大合、闪展腾挪的总体风格和善用腿法、放长击远的技法特点;丘陵遍地、山林密布的南方地形使南派武术大多开合幅度小、动作布局紧凑、拳路招法严密。天人合一是所有中国武术拳种所遵循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当代武术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武术的竞技化早已抛弃了天人和谐的理念。据此,提出减少资源浪费,倡导武术生态化;优化生态环境,倡导和谐价值观的武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期,由人民体育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的《武术防卫实战技法精粹》一书问世,在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本书主要为高级文秘、警体、高级安保等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提供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实战技法,突出实用武术防卫技术,是一部很好的防卫教学用书及武术爱好者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理论、技术内容进行了设计论证,认为其技术教学内容可以围绕武术的四技:踢、打、摔、拿展开,同时安排一定的器械实用技法介绍;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围绕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武术攻防课等内容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职业赛事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术竞赛”为主线,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竞赛特征,指出当前开展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存在联赛签约俱乐部少,竞赛周期短;俱乐部签约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困难,联赛质量不高以及WMA技法无体系,技法使用无章法等问题.提出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继承中国武术竞赛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扩充俱乐部,稳定赛制;与武术管理部门合作,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水平职业运动员;以及用规则引导,构建WMA技法体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极拳的研究不能遗忘对太极推手的研究。也因此,对太极推手的文化技术研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研读太极拳古籍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辩的理论和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推手技理的哲学意义表现为:沾粘连随求得机得势;引化拿发达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显以巧斗力;舍己从人示和谐向善。文章最后指出,在太极推手技法体系中,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沾粘连随是基础,引化拿发是表现,刚柔并济是手段,舍己从人是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