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育教学中应用目标定向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标定向理论是新近认知心理学家试图利用社会认知理论的原理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动的理论。理论提出,在成就情景中有二种主要的目标定向或者说是人们主观界定成功的基础:一种是任务定向,一种是自我定向。这两种目标定向与人们主观上定义成功和判断自己的能力相联系。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在运动中学业中这两种目标定向的存在,并且与行为密切相关。国内目前也正在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标定向是描述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何种动机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个体的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目标定向的不同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能力来源的认识不同,任务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后天的,而自我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先天的.不同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认识上有很大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目的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国内外体育教学中有关倾向性目标定向理论的研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任务目标定向与积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而自我目标定向与消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并存在着性别、年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是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教练员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定向是描述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何种动机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个体的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目标定向的不同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能力来源的认识不同,任务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后天的,而自我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先天的。不同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认识上有很大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目的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目的的关系。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236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为141人,女生为95人,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标定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运动和学业任务定向及运动和学业自我定向在高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都显示出非常显著性的相关,运动情景中目标定向和学业情景中目标定向在两种情景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关于目标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研究是体育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标定向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体育运动中的目标定向理论为基础 ,着重研究在体育教学中两种不同的目标定向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以及体育教学中学生目标定向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第9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男、女运动员成就目标及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在任务目标定向和自我回避目标定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队伍中较高或较低的成就目标者的比例较高;优秀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任务目标定向及自我趋近目标定向的适宜范围为30.13±4.06、33.84±6.73;自我趋近目标定向是影响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的现状、验证国外对于自我妨碍的研究结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普遍性。采用分层加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量表等测量工具,对我国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一系列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性别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2)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年龄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3)中学生的任务目标取向和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目标取向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4)中学生的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等预测指标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身体自尊、自我效能等变量在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与锻炼等级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倾向性目标定向及其与内在动机、认知、情感、归因和成就行为之间关系等方面展开,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任务目标定向与积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而自我目标定向与消极的认知、归因、情感和成就行为有关,并存在着性别、年龄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研究还对倾向性目标定向与情境性目标定向之间交互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及赛前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37-38,41
以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及赛前情绪的五因素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和运动水平的差异对其目标定向及赛前情绪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成就目标定向与赛前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等健美操校队、非校队大学生进行目标定向相关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健美操校队大学生在任务定向方面偏高于非校队大学生;健美操校队大学生在自我定向方面明显高于非校队大学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认为,健美操校队大学生在目标定向方面较强于非校队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郗琳 《体育学刊》2003,10(1):31-34
通过查阅献资料,对1990年以来国内、外(以国外为主)发表的目标定向的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较强任务定向将有利于自己建立适应的动机模式,对活动有积极的态度与认识,在面对困难时表现较强的意志力,显示对活动的内在兴趣;自我定向则相反。在掌握目标动机气氛下,个体参与活动的内在兴趣提升了,并在学习中更多地使用了积极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约束;而在成绩动机气氛下,则削弱了学生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破坏了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另外,高水平目标定向与高自尊有一定的相关性。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下:第l,个体的目标取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牵涉到其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目标取向是否仍有其他内容,是今后探讨的内容之一;第2,由于东西方化的差异性,教育在利用目标定向理论预测运动行为时需作进一步的检验与完善;第3,有关目标定向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是否一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性,也将是今后讨论的热点;第4,目标定向是如何深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例如自尊体验、心境状态)也将是未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和《学业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对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198名学员进行了测试,其目的是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我市少体校学员在运动情境和学业情境中目标定向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武汉市普通中学的58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和本地区大专院校的52名97级专科学生作为被试,对《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与《学业中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进行了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标定向理论及其问卷的初步检验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以成就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为背景 ,通过访谈对该理论的维度构成进行初步验证 ,对《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与《学业中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进行了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是目前体育教学领域中一个新的指导性理论,以掌握目标定向为主的个体所具有的素质是与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通过对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指导下体育教学实验的文献资料综述,为我国当今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Sport Orientation Questionnaire (SOQ) was developed as a multidimensional, sport-specific measur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ort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revealed a stable, three-factor structure across three separate samples of universit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three separate but related subscales of competitiveness, win, and goal orientation demonstrate high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over time. The SOQ competitiveness score differentiates students in competitive activities from those in noncompetitive activitie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construct validity. The overall factor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OQ can be a valuable measur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 in sport and exercise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