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校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对济南、上海、北京12所大学624名研究生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体育态度良好,但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不协调者约占75.75%,且多为体育态度良好而体育行为较差;影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组织管理、自身的惰性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群体、爱好以智力为主的休闲活动(如棋、牌)等,并对研究生体育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体育态度倾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的体育态度处于一般与积极之间,体育态度的发展受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层面发展所制约,其中的行为倾向层面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素霞 《体育学刊》2003,10(3):50-51
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间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第1次测试的体育态度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行为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第1次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系数,第1次测试的体育行为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也小于第1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间没有因果关系,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家长的体育素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家长体育素养和中小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利于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研究生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认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加强研究生体育工作,有必要普及开设研究生体育课;尽管研究生有着积极的体育态度,但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6.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培养.对推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广泛与深入地开展及提高未来教师队伍的健康水平等,都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等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华 《体育世界》2009,(5):17-18
采用“毛荣建”测量体育态度量表的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上有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锻炼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上存在一些模糊,学生对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地区4所大学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揭示了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形成因素,以及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就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高校研究生参与休闲体育价值观进行分析,以其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休闲体育。结果显示:广州高校研究生参与休闲体育价值观的5类主因子分别是功能因子、动机因子、健康与态度因子、休闲娱乐因子、形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上海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上海市9所高校360名研究生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以及影响研究生体育行为的因素等进行了凋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生的体育意识较强,但体育意识与行为之间不一致;学校体育场馆收费相对较高制约了研究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则反映出性别特征、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许多高校还未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的现状,在调查研究和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已有普通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现状、高校体育的功能、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及体育锻炼现状、研究生群体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态度等方面论证了普通高校为研究生群体开设体育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普通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晋中市三所不同类别的普通大专院校260名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功能虽有正确的认识,但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消极的,有良好体育行为的学生更是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模式,采取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加深大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促进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消费意识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消费行为都呈多层状。大学生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李大春 《体育科技》2006,27(3):73-76
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广西农村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身体锻炼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较明确,但学习的主动性和充分运动的激情没能得到有效唤醒,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他们对体育的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文章提出,应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内驱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发掘体育课程资源,以满足农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从业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台州市部分知识分子人 群从业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态度与行为以及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等进 行调查。结果表明,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体育活动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是很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9.23%;参加体育活动呈现不平衡状态,男子好于女子,体育活动尚未成为 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低、习惯差、缺乏体育理论知识指导, 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效果还很不理想;把教学效果落实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终身 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上,使其终身受益,才是高校体育的长久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事业被重视的程度逐渐加深,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加上进入高学历的培养阶段,很多体育类院校把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放在了理论阶段,而忽略了对其专项技能的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作为各个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之一,随着培养人才数量的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我国体育教师普遍学历偏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配置日益紧张的教育资源,使得体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应有的专业技术技能的锻炼得到保证,通过对我国4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的术科开展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走访访问各高校专家学者,找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术科课程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优化研究生课程结构设置,适当的增加术科课程量,保质保量地设置研究生术科课程,最终为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整体教育水准的提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