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对陕西省6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专业学生普遍会利用闲暇时间接触网络,但上网目的不明确,对网络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网络学习技巧,不懂得如何运用网络来进行非正式学习。所以,要倡导与培养该专业学生学会利用网络非正式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雯 《新体育》2023,(2):11-13
高校网络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还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教育,有着切实的推广发展意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网络体育教学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网络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提出了高校网络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方式,旨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鲁勇 《体育世界》2009,(4):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针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的改革滞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方式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的学生——准中小学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4.
体育学院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董奇、周勇提出的“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理论”推广、运用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 ,该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也是行之有效的 ;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从“他控到自控”的过程 ,即在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上 ,选择合作教学和交互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培养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阐述了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同时,对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从而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中确立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传统的体育课程完全不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健康第一”和健康整体现理念、终身体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和人文教育理念等四种基本理念,它们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必然带来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加强体育学习指导,对于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有关元认知在体育学习领域的研究还不多。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元认知的培养谈起,为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方式、培养新时期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体育基础教育的质量,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不同视角进行思考,探寻历史,分析现状,谋化未来,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优化发展的具体方法,即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口"的口径和入学的方式、构建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模拟画像、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质量、完善体育教育课程的优化方式、恢复课余训练和早操活动、改善教学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从学生学习主体的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学习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主观调控"、"师生互动"、"专项环境"、"外界压力".最后,通过对这4大因子要素进行信度检验、效度说明和多元方差分析以证明其可靠性.并对此提出加强体育教育专项教学改革,强化体育教育专项技能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实习:实践应用理论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授课效果及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能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运用“体育教学论”相关知识于实践中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实习生对体育教学理论总体认识水平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授课手段、以及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及效果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认为,增加实践教学的时数扣实践考核方式,编写和创作直观的影像教材和教学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等措施有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高健  高桂银  王凤春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243-244,247
概述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班集体内产生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及其对正式群体的作用;依据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熊静梅  张亮 《体育科技》2015,(1):140-141,144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自主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欠佳,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身体素质条件有限,课程学习太多,时间太少,场地器材紧缺等方面。提出应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找对学习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和考核制度,增强学风与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学校场地设施等建议,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术科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欠佳,提出应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对策,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新疆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式零散,缺乏系统性;新疆高校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态堪忧,缺乏学习动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社会和学校因素;研究认为借助新疆高校体育学科资源优势创设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有效解决上述两方面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于素梅 《体育教学》2013,33(5):30-32
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各种表情进行归纳与分析,阐述了观察体育课堂表情的目的、作用与方法。重点提出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调整组织教法,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表情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激励性评价方式,以及如何依据表情分析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特征与特殊需求,还提出了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影响。旨为一线教师更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归纳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关系,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同伴之间相互影响对学习的作用。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结构包括:师生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非对应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提供有益的帮助。对54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总体水平高于女生;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大三、大四、大一、大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生源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农村、镇郊、城市。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师"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德贵  毛治和 《体育学刊》2002,9(3):92-94,98
根据21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功能特性,采用问卷调查,阐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含,分析了影响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从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到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论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瑞  朱玲 《搏击·武术科学》2011,(12):118-119,122
为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自主学习的概念入手,对建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和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