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结构、科研训练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需逐步完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全国10所具有体育学博士授予权高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培养过程中的方式与方法、学位学分与学制、毕业论文要求以及用人单位评价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培养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优化策略,旨在为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能力,深化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理论层面的革新与实践层面的运作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经过10批审批,到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有120所,学位点有257个;自1986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以来,19所体育学博士生招生院校具有29个博士研究生学位点.2005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使体育学形成了体育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综合格局,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解决了我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然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不完善、4个二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阐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直接和间接目标.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实施的具体需要3个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即课程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及各自内在因素.在确定评价体系标准及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制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的现实矛盾,在分析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的基础上,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培养类型划分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一定的划分原则,把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并讨论了各自的内在特征,以期优化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针对当前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对生源质量、导师队伍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素材,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05年设置的专业学位,是一种以在职学习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体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结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对体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进一步完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内涵的认识,指出当前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应重点关注研究生缴费及资助政策、导师招生数量的分配和导师选拔研究生的自主权等三个方面,新型体育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路径要强调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经费问题,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研究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包括基础性信息素养和专业性信息素养,基本框架涵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四个层级以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个维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及37个三级指标;构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估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津体育学院1979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全国最早开展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当时,招收和培养了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为“博士联合培养单位”,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博士生。此外,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05年,获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同时,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形成了体育学二级学科之间、体育学与教育学和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互动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硕士授权点跨学科门类和专业数目均居于全国体育院校前列。目前,在校硕、博士研究生400余名,硕、博士生导师60余名。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汉升 《体育科学》2007,27(9):3-2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新中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总结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点,阐述建国 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收集整理全国38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86份培养方案和122所体育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研究生招生信息进行比较详细的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招生规模、学科分布、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学位论文状况以及导师队伍建设,探讨其现状及其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从 4个方面对 21世纪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几年的"扩点增招",许多非师范类综合性普通高校也获得了体育学硕士点,但是在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甚至是课程设置上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学术力量薄弱等方面,大大影响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没有体现出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依据社会需求,结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带有本校特色的跨学科应用型高级体育人才是非师范类综合性高校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本质特征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从体育的本质、发展趋势、时代任务、体育学的学科特征、研究生教育以及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六个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理出发,把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定位为:以体育及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体育学为学科基础的专业性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研究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时代性教育;推动人类健康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精英性、创新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日十几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的、课程培养目标没有日本具体、有针对性;我国的招生工作没有日本招生单位自主权大;日本招生工作经济、合理、效率高;我国体育硕士专业设置固定、统一,相对日本学习年限长,学分多,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等.提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应借鉴日本教育制度,根据各校研究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明确研究生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使体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党民 《体育世界》2014,(5):83-8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全日制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确定各因素所占有的比重。结果表明:影响全日制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管理机制、个人素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导师指导5个因子,他们的权重比例依次为0.28、0.23、0.20、0.18和0.11;影响全日制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16个观测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考核制度、激励制度、资源配置、课程内容、导师指导、撰写论文、课程比例、论文选题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6所体育院校和19所普通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并结合对37名导师的调查和研究生的访谈,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导师指导、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中国体育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闽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两地教育政策、文化背景与地域特点、两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异同。结果表明:闽台两地在体育高层次人才交互培养上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符合条件的高校先行先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进一步探索具体合作内容,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左成 《体育学刊》2007,14(6):64-67
评述了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学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毕业答辩、学位授予、学生就业等现状,探讨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与特点.研究发现台湾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源方面出现国际化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通识教育观继续影响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优越的经济条件,开放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取向为台湾人文体育素质奠定了基础;重视实践教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其教学的独特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民 《冰雪运动》2013,(3):35-38
冰球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隶属于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范畴,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在体育拔尖人才储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冰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在招生、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导师指导等方面有所差异,同时冰球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有本质性的区别。通过对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的分析,认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方案设置的合理性及实效性、导师的教学与科研态度、实践环节的考核是影响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主导性因素,指出提升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论证与修缮、提高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再学习的能力、完善冰球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的评估指标等提高我国冰球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水平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和改进现有的冰球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质量,增强冰球专业研究生的社会竞争力与适应力,为改革冰球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两岸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两岸教育界联系和发展,促进两岸相互交流,从管理学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比较分析法、调查访问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闽台体育学硕士生培养现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力图从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中探讨出一些有益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方法手段,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两岸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在管理体制、培养机制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各自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新的两岸政策背景下,应加强联系和沟通,达到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