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聋校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学生都是聋哑人,这些人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心理往往比较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会对周围的人与物产生一种仇视的心理,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时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通过对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介绍,进而探讨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然而,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工具性、思想性是辨证统一的.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3.
<正> 一、设计好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必须结合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渗透思想教育。所谓“渗透”:一是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与思想教育要有机联系。二是要有层次性,讲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施行教育,不能高、中、低年级同讲一项内容,同用一种方法。 二、设计好教法指导 每一堂课的教学,必须设计好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我锻炼后的效果,用生理上的认识来指导和帮助感情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典范的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关注人民的情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笔者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一平台,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医德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等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的应用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育中也较多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会使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时从其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迎合现代学习的学习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的精神、开放视“合作的意识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虽然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给学生造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偏低。要弥补损失,要创新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就一定要依照现代教育思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备课和制订课时计划时,往往都注重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时间安排。运动负荷等教学“硬件”的设计,但对某些‘浙件”却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一、设计好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安排好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是在课的任务部分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要针对实际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所谓渗透,就是课堂内容与思想教育要有机联系,教师的感情要投入,不能脱离教材,生硬地进行说教;三是教育要有层次性,上课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陈秀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使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五点:一、坚持经常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课的说教与练习就可以形...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内容中渗透德育,既是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当中。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作为体育学校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应该结合语文课教学自身的特点,即听、说、读、写能力 的培养,重点在“渗透”二字上下功夫。一、运用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授课型的,以老师讲授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进行德育渗透。其中,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学校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娟 《体育世界》2009,(10):66-68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观念渗透、知识渗透和人文渗透改变教学思路,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并通过教学的主体性、娱乐性、合作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徐才钢 《精武》2014,(4):76-77
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于我国人才培养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八到体育教学之中,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在于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包含了学生思想品德等政治素质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要明确哪些必须改,哪些不能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能改,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中华民族的母语---汉语这一基础工具,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达到合格的程度。同时,通过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邵调 《体育师友》2010,33(2):51-52
文章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提出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三个有效基点: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二是教学内容生活化,加强学生体验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三是教学方法要多元化,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更易直接接受。一、体育教学中起透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奏效。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要…  相似文献   

19.
李斌 《精武》2012,(31):5-5,7
真正的教育是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融入情感的教育,培养起良好的品质。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身体运动的同时,还能够彼此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因而能很快地反映出学生情感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及时反映出情感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因此,要加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芳 《收藏界》2018,(8):31-31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良好的朗读习惯、声情并茂的朗朗书声,不仅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还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提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