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增加运动或机体的活动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耐力运动与典型的药理学治疗方法效果相类似.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身体活动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有氧耐力运动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传统治疗的最适宜的运动模式.目前许多研究发现,抵抗性训练对治疗2型糖尿病也有效.因此,提出针对2型糖尿病人个体的最理想的运动方案应当是包括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危险因子、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等的有氧耐力训练和抵抗性训练的综合方案.同时,各种运动模式的运动方案能积极地影响病人对运动方案的适应性.2型糖尿病人从事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晓  常波 《体育学刊》2006,13(1):61-64
运动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治疗康复的基石,传统认为有氧耐力运动是最适宜的运动模式,目前许多研究发现抵抗性训练对治疗2型糖尿病也有效。因此,提出针对2型糖尿病人个体的最理想的运动方案应当是包括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等的有氧耐力训练和抵抗性训练的综合方案,包括各种运动模式的运动方案都能积极地影响病人对运动方案的适应性。2型糖尿病人从事个性化的训练,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有规律的运动训练是治疗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何遵循医学治疗和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根据运动对2型糖尿病人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施治是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还处于泛科学状态,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科学系统、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还不多见。特别是对影响运动治疗糖尿病效果的多种运动学因素(如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密度、运动时间、运动计划/方案和运动方式等)还缺乏科学的运动训练学分析和系统的理论支撑。由于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中医学与运动学结合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不健全,针对性、有效性强的2型糖尿病治疗定量个案目前还很难科学确定。本文从运动控制餐后高血糖机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运动时间、餐后运动的最佳起始时间以及控制餐后血糖高峰的运动方案入手,就影响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运动时间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旨在为采用运动训练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健康123     
《健身科学》2013,(11):8-8
1/3 一项针对中闰9.87万名成年人进行的全圈性糖尿病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1.6%,已超过美国11.3%的比例,约占与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1/3.与2007年的统计结果相比,短短几年就增加了2200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间歇和持续有氧运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从而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portDiscus、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间歇与持续有氧运动干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包括偏倚风险评估、异质性分析、合并效应与效应大小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297名被试;2)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能有效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BMI、有氧适能和疲劳、幸福感等身心健康指标;3)两者在改善HbA1c%(P=0.04)、总胆固醇(P=0.00)、收缩压(P=0.00)和有氧适能(P=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15~30 min/次、3~5次/周,持续8~12周的中至高等强度间歇训练对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有氧适能的干预效应更优,而长于12周、5次/周、大于30 min/次的中等强度间歇训练对总胆固醇可以产生较好的干预效应。结论: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能一定程度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相较于持续训练,间歇训练能更有效降低HbA1c%、总胆固醇、收缩压、提高有氧适能,15~30 min/次、3~5次/周、持续8~12周的中等强度间歇训练是干预中老年2型糖尿病较为有效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中国的田径运动训练水平显著提高,部分项目的成绩已处于世界水平.本文试图分析当代中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几点趋势.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1、训练指导思想的改变6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并一直将其作为行政对训练管理具有指令性的指导原则和方针.在此基础上,我国田径运动在大部分项目的训练中,突出大运动量、大强度,突出力量训练,认为挖掘力量潜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根本途径.但在80年代初期,著名的教练员胡鸿飞运用“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成功地使朱建华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目前,阚福林教练等在训练实践中着重抓运动员的快速能力训练,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女子铅球运动员.90年代,马俊仁也以抓运动员的竞技速度为中心 强调长跑也是比速度的项目,在实践中创造了女子中长跑史  相似文献   

7.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力量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如何科学地进行力量训练,一直是教练员、运动员及科学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国外最新的原创性力量训练研究成果,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振动力量训练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振动力量训练是利用人体接受机械性刺激而产生有节奏的生物学反应而进行的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它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在力量训练中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主要从振动力量训练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振动的生理学基础及有关振动系数等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探索振动力量训练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董德龙 《体育科学》2012,32(4):84-97
运用专家咨询、调研、测试及元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对新一轮备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测试和数据收集,重点从身体机能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1)就身体机能训练而言,实行"两极化"模式可能更优于"乳酸阈"模式,主要体现在有氧与无氧训练的强度和比例2个方面。2)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与功率下降率有着更为显著的相关性(r=-0.626,P=0.000),即有氧能力越强,功率下降率越低,通过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氧能力与功率保持能力的显著相关关系(总效应落在有效区内);3)力量训练方面应突出全面性(r最大力量=0.614,r力量耐力=0.532和r快速力量=0.511),但应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同时,也证实,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性作用(F=3.241,P=0.006,Et2α=0.176),进一步显示出单纯发展快速力量意义不大。4)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法上应体现两点,一是需增加快速力量的训练手段,如增强式(plyometric)训练内容;二是注重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如上肢体现出最大力量的特点,下肢体现出快速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中国打高尔夫球的人呈迅猛增长态势。据中高协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国内目前打球人数在 30万左右 ,有打球经历的人已达 1 4 0余万。而据有关部门对外公布的信息 ,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者近 2 0 0 0万 ,目前每年消费人口以2 0 %的速度递增。亚洲地区高尔夫球场的人口覆盖率还不是太高。韩国的2 0 0个高尔夫球场中拥有 35 0万高尔夫球手。拥有 2 5 0 0个高尔夫球场和 1 30 0万高尔夫选手的日本是亚洲高坛的领头羊。不容忽视的是 ,高尔夫球已经成为与足球、网球并列的体育产业 3大支柱之一。在美国 ,高尔夫球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体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体育事业发展脉络可用阶级性、斗争性、人民性、政治性等主线进行分析梳理,而这些主线又都可融入中华民族的百年民族主线中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的视野出发,梳理各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形势与背景、理论与实践、主线与特点,可清晰地看到民族救亡、民族抗争、民族崛起、民族奋进、民族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各个时期中国体育事业顺应民族奋斗需要的建设历程。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各个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开辟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着中国的经验和模式,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回顾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由武术学拓展而成,武术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项目到课程,从课程到专业,以课程和专业为支撑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的过程。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使命,应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指南,系统梳理该学科领域的文化资源;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创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以建设健康中国为基石,深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以建设教育强国为方向,全面规划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育人工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研究者而言,应高屋建瓴,具有文化自信,以学科问题为导向,立足本体,既立意高远又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为背景来分析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具有的重要的价值,并分析民族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对其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民族体育产业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应提高对民族体育产业的重视力度,从而保障民族体育产业的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整体育人,以武育人,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从诞生到现在,能够继续得以发展,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文明相联系,教育是它能够得以生存的一条命脉。中国武术有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它的影响下对教育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当前的武术教育存在着那些弊病,我们怎样才可以搞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这些是我们作为体育教育者一个必需清楚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中国化了的健身操"运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内涵,在时尚、快乐的音律和动作中融合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使其更贴近我国人民群众。在倡导全面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民族健身操,其推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介体育中国家认同的再现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霞 《体育科学》2006,26(10):3-14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采用恩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层面综合地探讨媒介体育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从微观层面重点考察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报》在6届夏季奥运会期间报道中国家认同的再现和建构;提出了体育对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强化具有重要作用,媒介体育则在国家认同的再现和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阐述了媒介体育中国家认同再现和建构的传播特征,探讨了全球化力量对媒介体育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对《中国体育报》6届夏季奥运会报道的框架分析表明,《中国体育报》对“国家认同”议题的报道较为重视。该报通过精选在奥运会中的体育事件,加以强调,完成新闻框架,建构了国家认同感,成为体育与国家认同之间的接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历史沿革中中国武术所承担的的民族使命,并对当代中国武术所承担的民族使命进行反思。研究认为:第一,中国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担负了不同的民族使命:古代武术与军事的紧密联系使其承担了"保家卫国"的民族使命;近代武术的"国术"定位使其承担了"振奋国威"的民族使命;现代武术的"体育"和"文化"的双重定位使其承担了"文化复兴"的民族使命。第二,现今人们在一种民族意识的驱使下,过于强调武术的文化特殊性,赋予武术过多的民族使命,这源于国人对于武术的"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不自信"的双重心态;当前中国武术的发展应该淡化"使命意识",建立真正的"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8.
弋晶  葛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2):126-128,134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步入大众休闲时代,休闲体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中西方在休闲的观念、价值、意义等方面不同,因此在休闲体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在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发展中国休闲体育运动,就必须要立足中国国情,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理论建设,加快推广具有民族性、大众化的休闲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地推进休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国民科学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公共外交时期、“全面引领”时期4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外交实践。取得的成果有:体育外交捍卫了国家根本利益,树立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我国和平发展思想;体育外交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资源。积累的经验有:1)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走中国特色体育外交道路;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4)凸显体育和平思想与价值。当前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工作:1)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战略谋划;2)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命探索体育外交运行机制改革;3)从社会治理思路建立民间体育外交管理机制;4)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的进步以及文化全球化的到来,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构想,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特点向着竞技化、休闲化、现代化和多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并在未来的变革中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