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 1981— 2 0 0 0年间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反映了我国体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其变化表现为波浪式特征 ,依年代分为初步发展期、低谷期、次高峰期、相对下降期和高峰期五个阶段。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技术动作分析、体操教学、体操运动技术训练、借助于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有关体操方面的问题等。研究还表明 ,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体操研究生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盐城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运用教学实验等方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学习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专项素质”为内容,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平时检测和综合评价相结合”为方法的体操课程评价体系,应用效果客观、良好,提高了学生体操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学生全面持久注重课程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体操在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借鉴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的调研结果,通过分析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初步定义了标准中的"全能思想"和"6选1"两个概念,并指出"全能思想"不适合我国体操的发展,解决不了器材缺乏和师资缺少这两大问题;"6选1"是较好的选择,有助于提高体操练习者的积极性,增加体操练习的人数,扩大体操等级运动员队伍,增强体操师资力量,利于体操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10余年来高校体操普修课程的发展变化,以课程设置现状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结合专家访谈,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内容安排、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1)拓展体操教学目标领域,构建新的体操普修课程结构;2)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平台 模块"的教学新模式;3)合理设置教学时数,改进教学手段;4)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5)独立开设基本体操课程;6)建设校本体操课程,走自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平台的健身体操教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结合教育高地信息平台,对健身体操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对健身体操动作的认识与掌握;通过即时动作反馈时学生自身动作做出评价与调整,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程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设计出以身体素质为基本分类、以幼儿体操与幼儿游戏运动组合为健身内容,并通过对5~6岁幼儿的游戏健身干预实践,观察幼儿体质指标中身体素质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结果:幼儿体操、游戏健身运动组合对幼儿园5~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97百分位点结果均可以作为幼儿体操、游戏健身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在评价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干预前、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操     
G830.146 9403687体操技术的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of gymnastictechniques[刊,英]/Bruggemann G P//Sport Sci Rev.—1994,3(2).—79—120参150(ZZY)体操//技术//生物力学//分类//因素//技术分析//动作//旋转G830.2 9415220体操整体化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刊,中]/陈中岳,国亚军,李早英//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1).—32,29(SML)体操//整体化//教学法//身体素质//技术//心理G830.2 9415243乳婴儿先天潜能与早期体操训练的初探[刊,中]/史玉美,王国庆//南京体院学报.—1994(2).—12—14参6  相似文献   

8.
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项决赛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透过第 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项决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现象 ,探索当今体操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并根据中国运动员的单项实力 ,提出 2 0 0 0年奥运会的战术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操     
6832.019 20011776竞技性体操技术发展节奏的基本规律=The basiclaw of rhythm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technique(刊,中.Ⅰ)/王文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1).-40-45图4表2参6(XH)竞技体操∥技术∥节奏∥发展∥规律以集到的1934-1993年间竞技性体操创出的1548例难新动作为基础,对竞技性体操突破性难度动作的发展与更新的时间性技术变革或技术革命产生的时间规律以及技术发展中国家节奏的具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研究方法,采用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构建了儿童基础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科学评价儿童体操基础训练质量、提高体操训练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体操技术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操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体操技术内容是由复杂动作技术结构系统组成,动作每个阶段运用的技术和支持它们的技术细节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导致动作优劣程度;体操动作有先进技术、正确技术、弥补技术和错误技术等4种表现形式,有其自己的特征;体操技术本质就是它的技术结构内容和表现形式,没有技术结构内容,就没有技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创新方法探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竞技体操的特点和动作技术创新原理,围绕递进加难、连接组合、相关移植、逆向倒学等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论证,提出了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创新方法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邦华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42-44,50
在女子少儿体操比赛中,各动作相对女子成年体操动作对技术的要求较低,但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力量素质要求最高。且当今体操技术正朝着“高难度、高质量、多变化,重优美”的方向发展,如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动作前的预备动作等,以上均与力量素质密切相关。所以在运动员选材中,“力量素质”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论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运动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运动及运用的研究,揭示了信息是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以及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运动的结构模型。认为在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各个阶段之间,以及创新过程与外部环境之间都不断地进行着信息交换,信息的运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动作库教学系统对改革健美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论述了系统功能、实现过程和应用特点,以此为突破口,探索一些体育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体操教学中踝关节损伤的规律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表明,体操教学中踝关节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与体操项目、动作类型和季节等都有关系.同时提出,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增强踝关节的力量和加强落地技术的训练,是防止踝关节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作为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的成本投入,其产出的效益就是贡献层次及其保持的年限。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评定可以从层次效益和持续效益2个方面进行,并以世界体坛最优秀的35名男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和33名女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以及我国88名技巧世界冠军的时间效益为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9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体操比赛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技术水平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但是代表队的成绩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体操项目的比赛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19.
男子竞技体操技术创新发展的规律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85年~1993年国际体操竞赛规则中,D、E组动作在各项目中的分布情况和实现其创新方法、类型的分析、比较与归类统计,结合近年世界体操比赛创新发展的新动向,进行了历史的和发展的综合研究,探讨了70年代至90年代,男子竞技体操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同时,对促进和引导竞技体操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技术创新应注意的基本特性作了理论性阐述。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elected factors involved in skill analysis, namely, perceptual recognition and visual inspection strategy. Specifically, the study compared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ymna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components of previously presented gymnastic performances. The nature of the recognition task also made it possible to test certain tentative hypotheses regard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groups.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20 gymnastic coaches (Specialists), 20 vetera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Generalists), and 20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Novices) were assessed using a unique film/slide testing technique which permitted vari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load imposed upon the observ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pecialis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than Generalists and Novices, but that Generalists were not different from Novice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indication that Specialists allocated attention to the components of the gymnastic performances differently than the less experienced groups, although there were indications of a unique visual profile for Specialists when observing under the largest information loa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