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征进行了梳理。暑期体育学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式微期。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聚焦于体育师资培养、体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及普通体育爱好者体育技能培训;体育专门学校与高等院校体育系科、体育组织、教育主管部门是暑期体育学校的主要创办者。在各方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名家参与下,暑期体育学校秉承社会现实需要的理念,采用"学科"与"术科"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方式,邀请名家授课与演讲,同时也搭建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当下暑期体育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历史镜鉴:开办不同目标指向的暑期体育学校,重视行政力量、权威人物对暑期体育学校的推动作用,专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院系应成为暑期体育学校的主办者,强调暑期体育学校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使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搜集了2010年以来百余份体育暑期学校相关资料,对我国体育暑期学校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从招生对象看,我国体育暑期学校主要分为面向本科生的暑期学校和面向研究生的暑期学校两大类。主要发展特征为:体育暑期学校方兴未艾、课程设置呈现开拓视野与启迪思维的特点、办学国际化程度凸显、授课教师多为业内专家、办学主旨紧扣时代前沿。提出体育暑期学校发展的策略:扩增体育暑期学校数量,融合举办本科生、研究生体育暑期学校,根据优势资源打造体育暑期学校品牌,加强与外部学科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献资料法,就近代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创办历程、办学思想和历史贡献等回顾与总结。揭示出南师体育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上的旗帜和先导作用,并对其历史贡献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清代末期我国近代体育学校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末期是我国近代体育学校创办初期,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文章阐述了我国近代体育学校产生、发展的社会原因,分析了体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设置状况及对我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探寻与梳理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的发展历史。主要结论:近代我国体育师资教育大致可分为发轫、起步和改革三个阶段:即,发轫于"废科举,兴西学"的洋务运动;起步于官民共办的各级体操专修教育;于新中国成立前进行了体育专修科(系)的初步改革。中国近代体育师资教育的产生,源于体育传入我国后对体育师资的迫切需求,其办学形式以学习国外模式为主,主要为设立短期体育专修科的形式,教学内容以军事化兵操为主,总体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办学质量不高,受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影响,近代体育师资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中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旧的教学体制,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法和标准等方面人手,对现行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体育理论尤其是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全面的整理与修订,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脱节甚至背离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兴起的背景与历史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对我国与西方国家近代学校体育兴起的时间,社会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动因作了全面的比较,得出中外近代学校体育虽然内容上相近,但其功能目标有本质的差异,西方各国学校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学校体育成为救国图存,强体保国的间接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外现代学校的功能目标已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查阅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条文规定,分析近代日本学校体育制度的变革。研究认为:日本的近代史划分为3个时期(战前,战中和战后),将不同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体育改革的文件纲要为依据,分析日本学校体育制度的变迁,探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十多年的改革,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确有成效。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服务,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体育是通过教会学校传入中国,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竞赛开展、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组织、女子体育等,并分析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教会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学校体育及武术的国际传播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体育保险是对体育专业学生从事运动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体育运动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它可以起到预防风险、减少经济负担、稳定的生活、快乐运动的作用。然而体育保险在中国高校,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体育保险是一个新课题。体育保险首次受到人民的重大关注是1998年,由于意外,桑兰在美国参加运动会受伤,之后组织者为她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因此而得到最好的治疗。这使我们了解到体育保险为运动员的运动风险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也为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指导方向,因而在高校建设体育保险体系和制度是很必要的。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体育保险各方面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在合理的条件下,开发设计适合学校的体育险种,尤其是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保险,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出发点,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把它引入高校体育中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之一,已经渗透到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并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美国的教育把初、高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作为对学生最重要的择优标准之一。这样的教育在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走向光明未来的同时,保证其有健康的体魄和坚毅自信的性格。美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学校体育也被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把握契机,借鉴美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成功的经验,有利于完善我们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体育院校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教学秘书主要负责基层教学事务,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高等体育院校院(系)级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并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蕾  李伟明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6):57-60,88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以清华大学“马约翰”体育特长班为案例,提出了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的“金字塔”模型,即在选拔———培养———输送三个环节中,以“名校品牌”为支撑、依托大学和中学的“优良师资”、向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并剖析了其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策略选择,旨在为“体教结合”创新发展提供有益思考,为高水平中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索新路,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方法学的建构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运动训练方法学是专门研究运动训练方法的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方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运动训练方法学研究的实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体系以及研究的专门人才等。建构我国的运动训练方法学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进程中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8.
非专业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在发展中面临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培养目标单一;教学管理漏洞太多;学生能力普遍较差,就业压力过大;背离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战场;受到校内其他专业的冲击等方面的困境。建议管理部门在招生和培养上放权于高校,只实行监督和指导,体现其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应抓住竞技体育必然走"体教结合"的大好机遇,发挥非专业体育院校多学科综合的优势,结合部分高校培养精英运动员的成功启示进行一些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