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落实"体教结合"方针,加速学校体育发展陈伟强——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两会上普遍提到的‘体教结合’与我们学校谈论的‘体教结合’,侧重点或许不太一样。两会上提到的‘体教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是近年来论述到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问题时,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之一。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时,就提出,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体教结合的相关政策";"建立体教结合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的逻辑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珍  胡科 《体育学刊》2008,15(3):52-57
"体"与"教"呈现出交叉、疏离、包含3种逻辑关系,以这3种关系为基础可以演绎出6种"体教结合"模式;影响"体教结合"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体"的内涵与"教'的内涵、"体教结合"所要应对的问题、"体教结合"的目标导向、"体教结合"所依据的教育体育规律等;最后提出"体教结合"的两种现实模式:"基础教育 竞技体育U体育专业教育 竞技体育"与"基础教育 竞技体育U非体育专业教育 竞技体育",前者为"南体模式",后者为"清华模式".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它们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论文在辨析两个概念本质差异和各自产生的根源基础上,论证了推行"教体结合"模式的意义,认为:"教体结合"模式下的学校竞技体育是当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这两个词本义大致一样,说的都是体育和教育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但把两个词单独提出来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两个词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字的排序决定了这其中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安娜 《体育学刊》2008,15(5):58-60
回顾"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的发展历程,以教育过程的公平为视角,认为教育必须回归"教体结合"中的主体地位;"教体结合"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教体结合"要关注包括运动员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出淡化金牌意识、明确学校责任、建立政策导向、保障教育过程平等、合理分配体育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省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资源状况、浙江省传统"三级"训练网络的运作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基本状况的分析、浙江省体育传统学校现状的分析和讨论,阐述浙江省在"教体结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矛盾及问题,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志荣 《体育学刊》2011,18(4):60-62
对当前体育旅游认识上存在的诸多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定位过"杂",对体育旅游的分类过"乱",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归属过"泛"现象较为突出。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感性化明显及缺乏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体制迷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在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界普遍存在一种对整体体育体制改进的迷恋情绪,将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仅寄希望于整体的、抽象的"体育体制"的改进。而缺乏对"人"的主体性地位和责任的分析。体育界人士尤其是体育知识精英缺乏对自身力量能够改变历史发展方式和轨迹的信仰,缺少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和行动。分析"体制迷恋"现象的实质、逻辑困境和体育改革与发展中人的主体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在注重体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更应该突出体育改革与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加强人的主体性意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培植独特的体育职业文化,进一步加强体育职业道德和伦理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参加三选型和传统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三选型教学模式在体育认识、体育价值观、情感体验、体育意志、体育活动频率、参与体育观赏、体育消费等方面均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产生背景入手,理性审视“体教结合”的成效,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及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人才,充分发挥全面教育功能为目标,是学校教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由体育美学的视角审视阳光体育,从"阳光体育"的身体健康美,"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等方面,研究探讨"阳光体育"的体育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赛训练法"与"以赛代练"的训练学阐释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