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第3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实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第 3 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 7名队、全能决赛前 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 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编排起评分和完成起评分的统计、对比与研究 ,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体操的实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西藏继5名中长跑运动员取得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决赛资格后,又有9名运动员领到决赛入场券。 在四川成都和安徽合肥举行的八运会拳击项目预赛中,我区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6名运动员预赛过关,杀入决赛。他们是:在国内比赛中多次登上领奖台的吴正平,60公斤级的陈锋,63.5公斤  相似文献   

3.
从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雅典奥运会我国男子实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观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全能决赛前8名运动员及各单项决赛前3名运动员的成绩,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中国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望实现4枚金牌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100米决赛应该是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100米决赛,刘易斯创造了9″36的世界纪录,参加决赛的前6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9″91,参加决赛的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9″96。当今最高水平的女子100米决赛是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的100米决赛。世界纪录保持者(10″49)乔依娜以10″54的世界第二个好成绩获得冠军。参加决赛的前6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是10″86,参加决赛的8名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女子团体决赛前6名队伍,全能决赛前6名运动员和各单项决赛前6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中国女子体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等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索契冬奥会单板U型场地滑雪男子运动员决赛成绩与难度战术间的关联性,为该项目训练、备战提供资料。方法:采用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索契冬奥会单板U型场地决赛12名男子运动员两轮比赛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比赛成绩与难度战术选择间的关联性,并与温哥华冬奥会女子决赛难度战术进行比较。结果:8名成绩上升选手与4名成绩下降选手中均有加难及维持难度战术的选择,且其成绩与难度战术无关,本届比赛中运动员的难度战术选择趋势与温哥华冬奥会相同。结论:索契冬奥会单板U型场地滑雪男子决赛比赛成绩与难度战术选择关联性不大,与温哥华冬奥会难度战术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第29、30届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动作类型及完成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届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运动员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难度有向前继续发展的趋势,完成质量日趋接近,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第三和第四动作组别中的动作是主力军,第五动作组别中的动作将被更多的运动员所选用。  相似文献   

8.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7月25日男子400米跑决赛时,跑道上只有英国选手霍尔斯韦尔孤零零一个人,台上观众,寥寥可数,台上场内,冷冷落落。比赛尚未开始,霍尔斯韦尔正在做准备练习,观众席上窃窃私议,大家感到纳闷:男子400米赛报名的有11个国家的36名运动员,为什么现在比赛只有一个人呢?另外,决赛不是在两天前已赛过,为什么今天又有决赛?但是,一些了解内情的观众,特别是  相似文献   

9.
今天,只有我不是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尽管我只获得了两个第四名,但这却是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第一次进入奥运会决赛。我们和那些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一样,也有一颗强烈的为国争光的心。  相似文献   

10.
陈东  夏铁  许兵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35-37,51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观察法等对2012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的32名运动员参加的个人网上项目和单跳项目的得失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比赛规则,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质量,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男子团体决赛得失分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11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最终获得各单项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预赛、半决赛及决赛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发挥水平呈逐渐递增的态势,预赛为99.52%,半决赛为100.39%,决赛高达101.52%。男女决赛前3名的发挥均明显优于4~8名选手。不同赛次其竞技能力的发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发挥水平均表现为:决赛>半决赛>预赛。在半决赛、决赛中女子的发挥明显优于男子,在预赛中男女发挥无明显性别差异。在预赛、半决赛中速度性短游项目运动员的发挥均优于耐力性中长游项目的发挥,在决赛中无明显项目差异。这与运动员竞技状态、赛次目标、实力隐蔽、体力分配及机能节省化的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12.
原家炜 《新体育》2005,(1):14-15
■美澳争霸,新生代添活力     雅典奥运会上,争霸泳池的依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游泳强国。无论 在金牌、奖牌总数和进入决赛的人数上,美澳均优势不减。两国分获金牌和 奖牌的前两位,其中美国共获12金9银7铜,奖牌总数28枚,澳大利亚夺7 金5银3铜,奖牌总数15块。在不含接力的26个个人项目决赛中,两个国家 进入决赛的人数之和占所有进入决赛运动员总和的29%,而在进入前三名的 52名运动员名单中,两国人数竟达25人。     两强争霸的结果,男子项目美国称雄,女子项目澳大利亚表现出色。由 菲尔普斯领衔的美国男队以9金的战绩,位居男子项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时中国“六运会”百米决赛前名6运动员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决赛前6名选手的某些参数的对比分析,找到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的主要差距,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帮助中国女子体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战略目标,通过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女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伍,全能决赛前8名运动员和个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女队全面觉醒,一支独秀;单项竞争各有千秋;2008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女队应加强心理素质,合理平衡难美关系,发扬传统优势,发展弱势项目.  相似文献   

15.
“六运会”中国式摔跤决赛和一九八八年摔跤锦标赛,分别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四日,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十九日,在广州和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产业体协二十二个单位202名运动员,经预赛选出100名运动员参加“六运会”决赛。由135名选手参加的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优秀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 m、2 0 0 m、40 0 m、80 0 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45 8名优秀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女运动员 2 0 0 m、40 0 m、80 0 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七届冬运会高山滑雪决赛中,有9个单位的53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男26名、女27名,吉林省男运动员4名、女运动员7名.男、女运动员年龄分布情况见表一.本次比赛设男、女高山滑雪8枚金牌.通过现场观察和观看近200人次的比赛技术录像,收集了有关起滑、蹬冰、滑行、转弯等技术特点方面的大量数据.现将观察及分析结果归纳如下:一、本届冬运会高山滑雪决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我国女子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在第30届奥运会上步频与步长的同时增加,与第1名步频增加,步长降低的技术模式不同,反映出当今百米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差异化特征.从第30届女子100米决赛名次与指数的关系看,女子短跑运动员要取得好的成绩,应适当加大步长指数和缩小步频指数,身材矮小的尖子运动员尤应注重发展步长.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m、 2 0 0m、 4 0 0m、 80 0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 4 5 8名优秀男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男运动员 2 0 0m、 4 0 0m、 80 0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男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方法本文所获得的材料是在1984年夏季奥运会对搜集的,材料的简化和分析按照以前分析优秀跨栏运动员研制的程序进行(Mann等人1982—1983)。材料的搜集受试者包括参加1984年夏季奥运会跨栏决赛(短距离和长距离跨栏)的全部运动员。为便于分析,研究只限于获得女子100m跨栏决赛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八名运动员。在8月4日至8月10日奥运会径赛比赛中对全部可能的受试者进行电影摄影。女子100m跨栏决赛是8月10日进行的。用一架16mmLocam电动摄影机,安装Angineauxl2—120mm镜头,在地面水平线上拍摄运动员的动作。当运动员跨越第九个栏时,以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