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技术创新阶段性特征,构建了包括两系统多主体的技术创新系统概念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设计了技术效率评价模型,对技术创新系统效率、子系统效率以及各技术创新主体效率进行描述.在给出我国31个省份技术创新各阶段及不同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值完全排序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效率省际差异比较、子系统效率差异比较以及研发主体效率差异比较,进一步揭示和总结了我国各省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域性、阶段性、规模效益递增等特征;通过对各阶段、各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值规模效益的识别,指出各省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创新阶段性特征,构建了包括两系统多主体的技术创新系统概念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设计了技术效率评价模型,对技术创新系统效率、子系统效率以及各技术创新主体效率进行描述.在给出我国31个省份技术创新各阶段及不同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值完全排序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效率省际差异比较、子系统效率差异比较以及研发主体效率差异比较,进一步揭示和总结了我国各省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域性、阶段性、规模效益递增等特征;通过对各阶段、各主体技术创新效率值规模效益的识别,指出各省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技术创新系统低效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是技术创新的存在方式。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很复杂的网络 ,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认识到 ,我国技术创新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 ,实质是技术创新系统的低效 ,其原因是技术创新主体不成熟、整体结构不合理、运行失范、环境不完善和价值取向失调。针对这种情况 ,文章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性思考 :转变观念 ,确立系统的观点 ;培育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完善各种技术创新政策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的系统范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当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实践,基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哲学基础,从系统分析范式的分析框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分析的新视角——技术创新系统范式。从思维方式的转换入手,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范式的演进过程和哲学基础,并从技术创新系统范式的视角,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全面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本质在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整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论、系统论、方法论和核心论,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创新管理,建立一套技术创新的系统框架,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综合方法,这对于增加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以技术创新人才为主体,以企业为载体,开展生产要素系列创新或组合创新的系统过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与技术创新人才系统相互作用组成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人才互动支撑系统(ITES)。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探索ITES的标识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由高校专家、企业专家和科技管理者分别对ITES标识进行排序筛选,得出“企业利润”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最优标识,“创新意志”、“经济收入”是技术创新人才系统的最优标识,共同成为ITES系统的最优标识。  相似文献   

7.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人才、政策与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障碍,我国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着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处于蓄势待发的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并加紧实施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探讨,借鉴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在深刻剖析影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子系统入手,建立了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广西柳州汽车产业相关数据,得到产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R&D投入趋势图,据此对R&D经费投入力度和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模拟出的结果,得到了要加大R&D投入、进一步细分和了解汽车市场需求以拉动产业技术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人才、政策与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障碍,我国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着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处于蓄势待发的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并加紧实施是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探讨,借鉴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在深刻剖析影响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尝试从微观角度、技术管理的视角研究高科技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对策,构建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模型,揭示技术管理各环节与增强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密切联系,总结了系统特征和运行规律以及对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并借鉴这些系统特征和运行规律提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优化创新学习网络对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剖析集群学习机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学习网络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知识技术的外部学习引进和内部学习再创新是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学习机制形成的主要途径,创新的关键在于显性知识技术的高效转移与隐性知识技术的学习转化;徐工集团是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式创新学习网络的主要引领者,但其自主创新及引领带动能力亟待提升;网络中间层次的企业发展较快,但企业规模实力偏弱制约了其在网络中的创新骨干和传导带动作用。据此提出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和骨干企业的中坚传导作用,加强同集群外部先进科技企业的学习合作,借助互联网放大集群式创新核心优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反向工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金生  王雪利 《软科学》2006,20(3):101-104
反向工程是技术学习的关键路径,它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着尚需调和的矛盾;技术创新的发展可以促进反向工程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融合,后两者的融合又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推进;建立创新导向和竞合机制是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依据需求与技术创新互动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包含市场需求规模与产业创新能力两个方程的联立模型,并以我国37个工业行业2006年截面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需求规模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关系,市场需求对创新能力具有并不显著的正效应,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技术创新成果法律保障体系,研发活动也以模仿和消化吸收为主,缺乏有效的自主创新激励;产业创新能力对市场需求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发明专利所代表的产品质量及性能方面的优越性能够起到刺激市场需求的效果.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为目的,应着力突破市场需求因素对创新活动的制约,形成二者互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鉴于主流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产业规模大但创新能力低的现象,以及国内学术界对创新政策与机制缺乏整合研究的缺陷,本文基于产业创新系统视角,以建立理论为目标的案例研究方法,辅助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自主创新政策与机制理论框架;选择中国汽车、家电、航天和计算机为案例研究产业,进行大样本数据调研,对所提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有正向作用,其中政府采购政策的正向作用最大;创新政策对创新机制有正向作用,对激励机制的作用比对运行机制的作用更为显著;创新机制对创新有正向作用,且激励机制的作用大于运行机制,而物质激励大于非物质激励。  相似文献   

15.
专利价值分析可以更好地测度创新活动产出和认识创新活动规律。该文构建包含USPTO授权基因工程发明专利特征和专利维持状况的专门数据库,经SAS 9.1.3软件运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基因工程专利维持的影响因素,揭示生物技术创新活动特点。对1991-1996年间授权的1063项基因工程发明专利的实证研究发现:基因工程专利呈现高维持率特征,61%的专利维持到法定年限,平均维持时间长度为13.65年;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工程专利维持受到专利所有权人数量(组织间合作)、所有权人规模、被引用情况和内部连续创新活动的显著影响。这些研究认识对技术政策制定和创新战略管理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光磊  陈自力 《科研管理》2005,26(3):104-110
本文简要总结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大中型企业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应当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历史重任。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克服“短视行为”、加强对技术创新规律的认识、加深对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初试条件的理解、完善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优化技术创新实施工作机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系统解决方案模型,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必须结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依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内部因素和企业的技术发展机会、产品市场机会等外部因素的认识和总结,确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相关内容。同时,为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最终效果,必须有相应的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最后,企业在制订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时,需要重点围绕技术选择、组织体系建设、科技人员的激励等开展工作,以此带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和发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技术选择、组织体系建设和科技人员激励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突出高端制造业核心创新优势,将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美国创新型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着力点在于,推动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创新所需的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机制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发生配置结构的不断投入和革新,在高级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创造重组中发挥创新优势能够助力美国抢占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技术领先、研发领先和制造领先地位,实现驱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我国"高增长、低创新"的制造业要实现"创新驱动增长"之路仍然漫长,这意味着我国当前更应着力对高级生产要素这一类创新资源的投入配置,并调整制造业内部市场结构,为期待来临的大规模高技术创新做好充足筹谋,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体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创新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创新产出(论文、专有技术及专利、商标等)等因素.从创新人力、财力、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云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创新是当今“互联网 ”时代,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更加开放的创新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显著特征。文章在应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系统阐述云创新复杂性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微观学习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导向机制、市场评估机制。同时,应用IBM公司、互联网金融、work 2.0云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云创新模式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创新的主体、环境与要素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最后提出了包括柔化组织结构、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学习交流等措施提高云创新的效果,以期为我国组织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基地发展中的经验、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是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对高校创新基地的调研表明,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为代表的高校创新基地发挥了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优势,成为高校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校创新基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初步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基地布局,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渠道,不断推进科研条件建设,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