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间电磁探测技术在地球物理领域极为常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两井之间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对实际观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两井间地下空间介质的电磁参数分布图件,进一步根据得到的成像图件解释相关构造,最终解决地质问题。本文对一些简单模型和部分组合模型分别进行了正演模拟计算,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势,探讨了正演模拟工作将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成像研究是一直困扰地球物理学家的难题,对于该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成像。这种从浮动面开始偏移的方法,一般很难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并且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在复杂地表条件下,无法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针对我国西部某复杂构造区,我们对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偏移过程直接解决静校正问题。应用真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与老资料对比认为:在成果道集和成果剖面上反射波归位更准确;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自然,构造成像清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真地表直接偏移方法消除了由于静校正不合理造成的构造抬升,与钻井吻合,真地表偏移对复杂断块区小断裂的刻画能力更清晰,伴生断裂识别较好。综上认为,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段晓梦  王涛 《内江科技》2015,(2):112-113,153
本文基于单程波方程进行VSP正演模拟方法研究,该方法可以直接模拟出上行波,省去波场分离处理。用文中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理论试算表明,地震合成记录的反射波清晰,没有多次波、直达波和其他干扰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与地质模型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STN沙三段区块目标处理新老资料覆盖次数差异较大,网格不一致,容易造成偏移划弧问题,进而影响目的层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该地区利用了分块F-K道内插技术,该方法在偏移距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叠前时间偏移对偏移距组合的需要,以及后续属性处理对CRP道集的要求,合理设计偏移距组合,进行插值,在使全区网格一致的同时,通过增加空间采样,有效的抑制空间假频,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同时通过该方法规则化处理后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及信噪比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马在田地球物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辽宁法库人。1957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在反射地震学方法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地震勘探事业具有重要作用。50~60年代提出以“突出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地震方法,为华北盆地迅速找到油田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作为中国最大的地球物理计算中心的方法程序研究室负责人,领导和参与了创建中国大型计算机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的工作。80年代着重地震偏移成像和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在偏移成像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并受到国外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项研究获得过国家科学进步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90年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震波传播与波场成像”的课题研究,在深度偏移方法和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新理论与新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的称号(1991)、上海市劳动模范(1991)、上海市科技功臣(1992)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前梨园洼陷及其周边地区有丰富的剩余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这些剩余的资源量绝大部分分布在3500 m以下第三系及以下层系的深层隐蔽油气藏中,地层以砂泥岩薄互层沉积为主。本文通过建立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的地球物理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从正演角度分析目的层的地震波场特征,然后对正演结果进行模型反演,定量分析反演砂体的横向及纵向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识别方法既能够发挥地震资料在地层横向展布上的优势,又能够提高纵向上的解释精度,为识别东濮凹陷深层砂、泥岩互层结构的隐蔽性储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中心点-偏移距-方位角空间分布不规则使得偏移结果存在成像假象,这中假象会影响到AVO分析的可行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叠前数据进行振幅加权再进行叠前偏移,该方法在实际资料的应用,得到的资料更能体现含油储层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  相似文献   

8.
欧阳炀  王海  李伟 《内江科技》2012,(1):92+151
AVO技术是时下地震勘探的前沿与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与之息息相关的AVA技术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AVA正演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对理论模型进行AVA正演,得到相应的正演曲线,最后对基于实际情况建立的储层模型进行AVA正演,得到相应的正演曲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经过以上步骤,说明AVA正演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射线追踪法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波场近似计算方法,在微地震正演中可以计算出波的传播路径,计算波沿射线的振幅变化等。本文通过两点射线追踪对地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铁磁性材料会受外部条件的影响,易出现氧化、腐蚀、断裂的现象,使由铁磁性材料组成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若不及时检修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为了保证设备工作正常运行,需对其进行不损害、无接触地检测。对于这种情形,漏磁检测较为合适且被普遍使用。漏磁检测缺陷重构是由正演和反演组成,正演是根据已知缺陷求解漏磁信号,反演是根据已知漏磁信号计算缺陷轮廓的相关信息,实现缺陷可视化。缺陷重构的重点在于反演。求解漏磁检测反演方法由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根据是否直接使用正演模型将反演方法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则是未使用正演模型,直接求解。常使用的方法是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等。Hua Guang Zhang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级联抽象特征的直接反演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BP神经网络、粒子滤波、支持向量机等方法。Shi Wei Liu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漏磁成像和二维缺陷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串联偏移是目前较先进的叠后时间偏移方法,特别是对有陡倾角复杂大断面、地层埋深较大、构造复杂的潜山构造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巨大的资料,效果尤为突出。串联偏移是多步完成的偏移方法,首先利用有利于陡倾角构造偏移归位的STOLT偏移进行最小速度偏移,将主要的陡倾角构造偏移到位,然后再更换偏移方法进行剩余偏移,进一步进行修正归位,以达到准确偏移归位和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地球物理三维勘探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其要求更精细的三维网格剖分,现有的一些方法随着网格节点的增加其收敛速度相应减慢。对于应用中更复杂实际模型、更细密网格剖分以及更快收敛速度要求,难于有进一步提高。要有所突破,需借助计算数学最新进展,引入新的高效算法。多重网格法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求解微分方程近乎最优的新算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多重网格法基本原理和运算格式,着重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多重网格法在地球物理正反演中的应用成果和发展现状。此外,对多重网格法在地球物理正反演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邓金华 《内江科技》2014,(1):68-69,71
<正>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实现复杂隐蔽构造精确成像的重要手段,速度分析及速度模型建立是叠前时间偏移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的原理及优点,总结了常用的几种速度分析方法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提出要加强地质认识,综合运用多种速度分析方法来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分析研究了速度内插及平滑参数的作用及影响,对做好叠前偏移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龚剑 《内江科技》2016,(4):38-39
STN探区具有横向速度变化明显,信噪比不高,断裂系统复杂的特征,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动波动方程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结合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具有精细速度分析能力的优势和波动方程能够产生高精度成像的优势,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  相似文献   

15.
<正>演模拟方法可以用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各个环节中。在曙光油田时移地震的研究中,我们将正演模拟方法应用于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汽腔形态的描述及其参数论证中,取得了一定的认识。结果表明,应用正演模拟方法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到油藏开发前后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变化;通过多次建模模拟可以逼近汽腔实际形态,指导解释工作;并且通过优化观测参数,可以获得更好的汽腔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陆地声纳数据成像的分辨率,在陆地声纳数据成像之前一般要进行偏移处理。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处理方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超宽带穿墙成像雷达作为一种能够隔墙探测和定位的新型雷达系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穿墙成像雷达有非相干方法和相干方法两种成像方法。本文采用一发二收的天线组合形式,用非相关成像方法,研究了在无墙体和有墙体两种情况下目标的定位,分析了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并通过二维FDTD仿真验证了目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陆地声纳数据成像的分辨率,在陆地声纳数据成像之前一般要进行偏移处理.该文介绍了基于波动方程的偏移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优化地球三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大尺度的三维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整个球体或部分球壳生成计算网格,而且网格单元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尤为重要。计算网格既满足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又要避免内部网格过小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结构化网格的生成和加密划分方案,可以对整个球体形成较为均匀的网格,并对近地表的区域能够完成网格加密以达到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生成的网格在简单的试算中得到了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浓雾环境下采集的视觉图像出现突兀点,需要进行平滑处理,提高对浓雾环境下的图像成像和识别能力。传统方法中采用差频控制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图像采集出现视觉偏移时平滑处理效果不好。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偏移修正的浓雾图像突兀点平滑处理算法,基于浓雾天气条件下单色大气散射模型,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由于大气粒子的散射而损失,得到雾点散射损失,采用视觉偏移修正的算法,提高对浓雾图像的视觉偏移修正能力,由于起点坐标和视线方向出现视觉偏移,采用去雾滤波算法提高突兀点的平滑性能,得到浓雾图像的去雾滤波系统函数,通过边缘检测得到图像的突兀点平滑结构,进行Hough变换直线检测,实现视觉偏移修正和突兀点平滑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突兀点平滑处理性能,无论是细节还是浓雾图像的色彩都恢复得比较自然和清晰,去雾效果较好,平滑处理的图像有较高的配准率,展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