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2009年-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结合企业行为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创新导向和管理层激励对研发投资的交互作用。同时检验管理层激励与研发投资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薪酬激励与创新导向对研发投资存在替代效应,而问题导向越明显,长期股权激励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及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经济关系集中反映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契约的不完备性,二者之间具有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分析方法,分析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运行规律和基本特征,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建设项目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激励机制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投资家为了减少代理风险,必须对风险企业家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激励。本文针对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并提出了激励机制和模型,为风险投资家建立合理的支付契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  郑垂勇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5):74-76,80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以及研发主体。然后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博弈模型重点考察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在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技术创新收益。分析结果表明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以及委托条件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健立和完善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对于妥善处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提出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剖析了我国企业目前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关系下IT外包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针对IT外包中的道德风险,建立激励机制与监督-奖惩机制相结合的IT外包激励模型,给出发包企业的最佳激励强度和服务提供商的最佳工作努力水平,实现双赢.所设计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提供商的工作努力水平,发包企业可以综合地运用这两个机制,监督-奖惩机制的引入也可降低发包企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的重要方法.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分析ERP实施过程中企业与ERP供应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得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道德风险控削的激励合约设计解决方案,由此提出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最优策略,为企业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经略  周国华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36-1845
从复杂产品联合研发过程中代理公司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复杂产品联合研发的特点,建立了考虑代理公司过度自信的多代理人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代理公司是否处于主体地位对复杂产品联合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定制难度大、联合研发需求高的复杂产品,委托公司应该选择地位相同的代理公司进行联合研发,反之应该选择地位不同的代理公司;2)当两家代理公司地位相同时,代理公司的过度自信会提高其独自研发的努力水平,同时也会提高与之共事的企业在联合研发上的努力水平;3)当一家代理公司处于主体地位时,其过度自信会削弱其在联合研发上的努力水平,同时会降低与之共事的公司在独立工作上投入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就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来减少企业经营者分配性努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信息对称情形与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得到了相应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机制与经理的机会集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震  王科  张巍 《预测》2002,21(3):62-65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股东与经理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有必要对代理人的行为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就股权激励机制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加以探讨,通过引入经理的机会集合,构造一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两阶段博弈,从而确定一适当的股权激励比例。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刘利利 《科研管理》2017,38(1):21-29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就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及政府研发资助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最优强度区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创新过程中,政府研发资助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企业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市场失灵"现象较少出现;政府研发资助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28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最优区间为0.688-0.775。  相似文献   

12.
赵毅  王楠  张陆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131-138
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201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研发强度与当期企业成长呈"倒V形"的非线性关系,最优研发强度应不超过4.42%;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且只有当研发强度超过6.83%时才能促进下一期企业成长,二者呈"U形"的非线性关系;最优研发强度对当期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比对下一期更大.成果可辅助科创企业理性权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收益,实现最优研发强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14.
国外R&D管理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国外R&D发展历程及相应管理模式和方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R&D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R&D特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模型:虚拟五方R&D联盟模型、企业自主R&D模型和三层虚拟R&D模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网络成员关系、知识搜索方式和搜索策略影响企业提升研发投入的路径,分析了创新偏好型企业和低创新偏好型企业在提升研发投入上的路径差异,研究发现促进低创新偏好型企业提升研发投入的2条路径和促进创新偏好型企业提升研发投入的3条路径,研究结论为实施网络化管理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完善技术创新的网络联盟管理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mpact factor model among government R&D input, enterprise R&D input and IPRP in China. It uses data from 1992 to 2012 fo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finds that government R&D input in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leverage effect on enterprise R&D input, although the leverage effect caused by government R&D input in universities is not prominent, and proper IPRP can promote Chinese enterprise R&D input. The furth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IPRP produced 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ese enterprise R&D input in approximately 2002, and its leverage effect reached 0.147, which is double the previous effect and exceeds the leverage effect caused by government R&D in institutions and in universities. The findings verify that IPRP is the source of power for promo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刘辉  滕浩 《科研管理》2006,41(1):193-201
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利用沪深A股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2011~2015年面板数据,探讨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提升效果在各生命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处在成长期和动荡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别存在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一是对企业研发投入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二有利于推动企业通过研发战略来顺利突破周期极限。  相似文献   

18.
吴素春 《科研管理》2014,35(1):33-40
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径,而RD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利用创新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数据,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创新型城市内部企业不同RD模式的创新产出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内部研发的产出弹性远高于RD合作的产出弹性,并且无论对知识型还是经济型产出都呈现稳健性;不同的RD合作模式的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企业研发实力、城市研发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企业集聚度和国际化程度,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影响企业对RD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2-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的463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滞后两期的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对当期和滞后期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品质量提高型创新视角,将技术溢出水平、产品水平差异与垂直质量差异等因素一起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不同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与社会福利水平,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水平与产品差异化程度均对不同研发模式下政府最优补贴强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政府最优补贴强度下,研发竞争与研发合作模式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研发模式。算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此,企业自身应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而政府则应针对不同的研发创新模式与产业周期特征制定合理的补贴强度区间,同时应加强企业补贴资格审查制度建设,提高创新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