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土地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是以土地资源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化,共享系统.土地资源数据库是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为基础建成的,根据土地生产力高低、土地适宜性、土地限制性及利用状况,采取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级、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5级制,并依据区域生产力差异分为九大潜力区;根据土地对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划分为8个适宜类;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程度的差异,各划分为3个等级;按土地的限制因素及其强度分为土壤侵蚀、地形坡度、裸岩、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水文与排水条件、盐渍化、水分、温度及无限制等10个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是由地貌、土壤、植被要素组成的土地类型与耕地、林地、草地所组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资源科学》2016,38(3):387-39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长江流域是我国低山丘陵的主要分布区,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在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对宜宾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温饱型、小康型及相对富裕型这3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对宜宾市土地可承载人口及土地承载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2010年、2015年及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这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露天煤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景观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露天煤矿区的资源开发会导致土地损毁和景观格局破坏,损毁土地的复垦规划和实施也应该考虑景观生态的保护。景观指数作为定量化研究景观格局的手段之一,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并存在生态学意义的重叠,因而针对矿区土地损毁与复垦过程进行景观指数尺度效应分析及代表性景观指数筛选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魏家峁露天煤矿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矿区开采前、开采结束和完全复垦3个阶段的13种格局水平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筛选了能够反映矿区开采损毁、复垦对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10个代表性景观指数。结果表明:除斑块丰富度密度指数外,其余12种景观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粒度效应,该生态区露天煤矿区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10~15m;最终确定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开采结束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几何最邻近距离,表征该露天煤矿区完全复垦后景观格局变化的代表性景观指数为香农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聚集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露天煤矿区开采损毁与复垦多阶段、多复垦模式的景观格局变化提供参考,为切实保护矿区土地资源和景观生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杨润佳  叶艳妹 《资源科学》2022,44(5):886-898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简称国土整治修复)区域的识别是实施国土整治修复的前提,土地资源优化格局的落实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立足于双重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国土整治修复潜在区域识别策略,并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MOLP)模型与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ng(PLUS)模型,有效衔接了“理想状态”的土地资源优化格局与“实际行动”的国土整治修复。结果发现: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发展概率具有显著差异,且同一土地类型发展概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②惯性发展格局下,流域建设用地将大规模扩张,草地缩减与耕地流失严峻;优化发展格局下,建设用地蔓延、耕地流失与草地面积缩减均得以控制,且实现了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③识别出农地整理区、生态涵养区与后备资源区(Ⅰ型、Ⅱ型)4种非转型类潜在区域和农地开发区、生态退耕区、生态保育区和生态维护区4种转型类区域;相较于非转型类区域,转型类区域需要借助更多的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干预措施。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会导致大量草地及耕地损失,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有效缓解城市蔓延与保护(半)自然空间,基于此识别出不同国土整治修复区域并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不仅能保障受威胁的粮食与生态安全,还可促进流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升、生态系统恢复与土地利用稳定性提升。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为国土整治修复区域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土地资源优化格局的落实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爱权 《资源科学》1997,19(4):15-20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农业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特有农业自然资源全面与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出路不能仅立足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红壤、丘陵、农业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刻画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皆是对整个研究区地形特征进行统计,难以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在局部的空间差异。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地形分异指数—海拔(坡度)分异指数,刻画土地单元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高低(陡缓),以分析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征的局地差异。结果表明:(1)应用传统方法分析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0~200m的低海拔比重较高,而林地和草地在各海拔范围皆有分布。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5o的平缓区域,而陡坡区域主要被林地和草地所占据;(2)应用地形分异指数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指数多小于1,指数越小,趋于低洼和平缓区域分布的比重越大;林地和草地则多大于1,皆多趋于相对高海拔和陡坡分布;(3)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地形分异指数随着海拔自东南向西北升高而呈增加趋势,表明两类用地趋于相对高海拔、陡坡区域分布的比重在增加,平均海拔更高的县(市)向高海拔、陡坡区域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更大。因此,地形分异指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既可支撑传统方法发现的规律,还可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的局部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松果采摘对种子库的影响及其对动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食物链原理和动物与生境密切的关系,探讨了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的影响,认为松果采摘后一方面松籽没有动物帮助搬运使红松不能正常天然更新,影响了红松林生态系统正常演替而破坏了动物生境;另一方面使得保护区内以松籽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发生数量变化,致使食物链遭受破坏,从而导致红松林中动物分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依据科学引文索引(SCI)、中外专利数据库平台(CNIPR)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的方法,对京台科技合作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判断,针对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问题,在合作机制、搭建平台、完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使京台科技合作成为两岸科技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互信息的重要媒介,一旦网络路由交换设备遭到入侵,攻击者就能轻易获取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台计算机的通信情况。因此,如何保证网络路由交换设备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路由交换技术的不断演进,路由交换设备软硬件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可编程能力不断增强。可编程设备在给功能更新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攻击者带来更多的可乘之机。网络故障检测和行为验证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科技政策的回顾,划分了外资科技政策演进的主要阶段,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科技政策的演进特征,认为外资科技政策的演进遵循着“阶梯式上升”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外商投资科技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研单位“高、精、尖”仪器设备购置数量急剧增长,仪器设备的验收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调研了国内仪器设备购置专项相关文献,并重点从项目承担单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仪器设备从采购到验收工作中健全验收管理办法和流程,制定了系统的验收技术方法,统一验收标准等措施,阐述了当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对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卫民  韩长生 《科教文汇》2012,(25):159-159,161
铜川耀县耀城东的药王山,历代人们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被誉为医药保健名山与石刻艺术宝库。药王山造像、石刻和壁画,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信仰、生活、艺术以及情感和希望的真实反映,今天研究先人们不断延伸和流淌的精神寄托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视角,通过选取2010-2020年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民用无人机文献为样本,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分析国内外民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现状、合作关系、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趋势.研究表明,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无人机系统技术、通信和网络、隐私与安全、应用等方面,研究前沿趋势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用无人机的深度融合、更多领域的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梅  王瀚 《资源科学》2009,31(10):1685-1695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近年来对跨界含水层法进行了编纂和发展,先后通过了<跨界含水层法条款草案>的一读和二读.<跨界含水层法条款草案>界定了跨界含水层的有关概念,确立了跨及含水层的一般原则,如含水层国的主权原则、含水层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不对其他含水层国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规定了对跨界含水层防止和减少污染及保护、保全跨界含水层生态系统主要规则.作为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跨界含水层世界地图.<跨界含水层法条款草案>的通过将对跨界含水层法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将有助于促进跨界含水层利用和保护的有序进行.对于我国及邻国对跨界含水层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大众)信息分类法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炜 《情报杂志》2003,22(6):66-67,70
阐述了网络(大众)信息分类法的原理,分析了各大网络分类体系现状,并对传统分类法与网络(大众)信息分类法进行比较分析,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域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微观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创造技法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层面,而创新知识的系统管理与应用却有被忽视之虞。从基于知识的创新过程研究入手,结合本体论方法和创新理论展开了基于知识、面向人的技术创新过程研究,并深入分析途径工程域本体论方法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为技术创新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