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课堂要精准、精细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假学习"现象,致使课堂深度学习难以落实,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设置有质量的探究问题、使用科学的提问方式、引领"假学习"者真心学习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理教学中"假学习"现象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冯保玲 《考试周刊》2007,(47):39-40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一直有费时低效的现象。本文从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深层探讨"外语"和"二语"的区别,并分析了英语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最后提出结合现实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类型。  相似文献   

4.
杨明 《当代教育论坛》2007,(16):129-130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生其他学科成绩优秀唯有英语成绩不理想的现象.笔者通过这一"怪"现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学习心理角度阐述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理论的"兼容并包"现象学习理论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实施,它是指导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理,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家在研究操作技能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人类学习过程中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即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上会出现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复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复习深入到一定程度,或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框架,大体能应付考试之后,要想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入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就会感到大脑疲劳和精力不支,学习效率降低,进步速度减慢,处于一种"停滞"或"半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8.
围绕高校英语教学中是否存在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哪个层面出现何种程度的"石化"等问题,采用语言能力测试、问卷调查、跟踪访谈等方式,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成效展开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英语教学不存在普遍的"石化"问题,语言能力的停滞或倒退是语言学习中断的结果;而英语专业教学在一、二年级成效明显,但在高年级阶段则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记得2009年9月21日<美术报>的一位作者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美术高考生应对"高原现象"策略谈>,文章分析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这里我要阐述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由这种"高原现象"而引发的平台期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缩短或尽量减少这种平台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平台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停顿或有所下降的现象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的实施让学生尝试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然而在很多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过多的"自由"反而影响了教学。本文总结了小学美术课堂上有关课堂纪律容易出现的几点现象,并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如何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学中"后进生"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后进生在学习中途退学,成为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中"后进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掩耳盗铃"的现象."掩耳盗铃"的现象在学生中以上课迟到、沉迷网络、为了教师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其在学校里浑浑噩噩,不利学生的成长;而教师被这种现象所"蒙蔽",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了解掩耳盗铃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的一种体验.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虚学习"甚至"假学习"的现象.数学教学必须实行"转型升级",让儿童深度探究、深度经历、深度感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内化为儿童的素养,成为儿童带得走的学力.  相似文献   

14.
动手操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本文首先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在操作内容、操作材料、操作过程三方面存在的"错位"现象,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基于学习需求,确定操作内容;基于年龄特征,选择操作材料;把握操作时机,优化操作过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聋哑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语言环境,学习动机,语言输入和情感因素.而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视听说"教学正好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视听后能进行一系列"说"的活动.在进行"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到学习者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物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心若止水,思维停滞,被动接受知识,一切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面对新课改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知识点零散的现象,力求根据教学的主干内容,巧妙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尤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上述现象,提高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各类学生中的一部分会出现相对的学习停滞甚至退步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是关系到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大问题。近两年来,我分析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停滞、下降现象的一些有关学习结  相似文献   

20.
学生因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异而导致学习接受能力强弱不一,这种强弱不同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语文教学采用"分层合作"学习方式则能有效地消解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