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守护家园: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在变革实践中的缺失状况,与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历史的经验放逐本土化、理不清继承与借鉴的关系失落本土化、混淆国际化与"与国际教育接轨"虚无本土化相关。以守护家园的文化立场重视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问题,必须弄清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文化传承,在国际化视域中生成本土化,扬弃地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坚持从当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15,(5):23-24
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十多年来潜心研究"双语教学",提出了"大英语课程"的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该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构建了以英语为主要载体的适合本地区学生英语学习与国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使国际教育本土化,本土教育国际化,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世界胸怀、跨文化理解与交往能力的人才的教育目标。2001年,我校以"双语教学"研究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进行了双语课程设置、双语教学课型、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我校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绿色田园中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第五届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代表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课程是推动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工具,促进教育国际化教学变革与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教育国际化的起点与终点要落在教育本土化上。  相似文献   

4.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坚守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国际化教育本土化实践的同时,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或国际教育援助,不断创新学校的理念与目标、课程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的国际素养。  相似文献   

5.
朱锋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1):230-232
本文论述了课程本土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考察了课程国际化的涵义,指出高校课程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IB国际课程通过内容广泛、综合、平衡的课程设置及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评估,专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被公认为"成熟的国际化素质教育"、"国际教育的领跑者",这正得益于IB国际课程独特的理念与行动。  相似文献   

7.
翟小宁 《上海教育》2013,(14):30-30
2011年,辽宁省实验中学与全球最大的教育集团——美国KAPLAN合作,成立了辽宁省实验中学KAPLAN国际部。国际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美国大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辽宁省内新中国的第一所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有两点。一是引进国际课程之后,走一条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的自主研发之路。经过两年努力,目前辽宁省实验中学国际课程按照6大模块设计,学生以就读3年为主。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要达成或实现其预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不仅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还要有体现本国本土特色的本土化行动。课程改革的全球视野可以有效驱使有效性改革经验的共享、激发时代性课程理念的创生、促进全球性问题意识的觉醒、加快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本土化行动意味着要开放性定位"本土化行动"、自主性选择全球性资源、本土化改造"新课改"理念、创造性开拓本土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化与本土化是海南创建国际旅游岛过程中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核心是是否以国际化取代本土化,国际化是否意味着以牺牲本土文化特色为代价;国际旅游岛创建过程中哪些方面应当实现国际化,哪些方面应当注重本土文化。文章着重从旅游产业与人文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国际化与人文建设本土化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国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时间和进程上平行又继起,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具体改革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共同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①处于这一浪潮之中,受其影响,各种"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制度规范、文本设计等因素充斥着我国新课改,以致传统优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亦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然而,21世纪十余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单一向度的国际化参照谱系不能从根底上解决我国实践层面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盲从地"削足适履",而是在坚守本民族优秀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及其文化基础之上的变革与创新,是基于国际视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课程是教育国际化的载体,是教育国际化重要的内容之一,具有可实践、可操作的特性。本文以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与丹麦哥本哈根Niels Brock商学院合作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课程为例,从微观方面研究了国际化课程与本土化课程的区别、中方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安徽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聚焦国际化、本土化与行业特色,提升国际化水平,响应本土化的现实需求,挖掘冶金行业特色,着力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化、本土化与行业特色的三维融合,努力打造一流专业,有效支撑了专业的人才培养,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只有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观,找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平衡点,处理好国际与民族、一般与特色、现代与传统的辩证关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课程秩序的解构与重构."核心素养本位"的重心指向了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所需求的能力或素质等领域,并承担了课程目标和课程观的双重角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知识选择、课程权力与课程文化等多方面的失序,基于此,需要促进核心要素向学科课程转化,建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范式;促使课程权力向学生下放,提升学生个人知识的建构能力;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需要规范课程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研究国际化的应有之义,是教育史研究"开放性"与"本土化"结合的产物。教育史研究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两个方面;"国际合作"是较高的阶段。在"国际表达"和"国际合作"方面,教育史研究还存在不足,必须在推进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从基本问题入手,坚持"国际视野",遵循国际通行研究惯例,开展持续的研究,以促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的研究与改革正在努力寻求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平衡。那么,我国的幼教课程研究本土化进程到底处于何种境地?我们是否已经走向国际化了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我们的幼教课程研究中使两者得到平衡呢?一、什么是国际化与本土化国际化一般指的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将本民族、本国的各类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可以说,国际化是一种过程,它包括各民族、各国之间的交流、融合。同时,国际化还是一种结果,即实现国际化的资源可以被全人类共享、共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一是“引进…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世界发展现状和人类未来趋势的一个基本概念.本文论证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辨证关系,指出国际化是全球化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并提出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指出我们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教育自身特点的国际化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如何培养一批谙熟国际规则,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宽厚基础知识,以及符合科学技术发展技术方向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提升石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在地球物理学院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国际班,制订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了研究生教育模式国际化改革,建立了海外优质资源与校内海归青年教师相结合的全英文教学团队,显著提高了校内教学与科研环境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9月24日,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课程理论与教师发展高级学术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召开。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师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是挂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学术机构。中心主任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际SSCI期刊Journal of CurriculumStudies(JCS)副主编徐玉珍教授担任。中心将汇集首都师大教育学院课程教学论研究者、比较教育与教育政策研究者以及首都师大相关院系学科课程研究者的综合学术力量,在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课程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国际课程教学比较  相似文献   

20.
正课程思潮总是对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产生着巨大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呼唤课程研究国际化的同时,也在着力强化课程研究的本土化。这既是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也是课程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无论是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还是本土化,都需要以对西方课程思潮的系统而准确地把握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化"的前提和依据。而课程实践的创新性变革,也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潮的真实存在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