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永平诗存》中的时事诗涉及到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也有自然灾害、官吏贪暴等社会民生方面的诸多细节,为研究清代社会生活情况、了解当时士人思想状态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历史材料。作者多站在维护王朝统治的立场上来描述和评论历史事件,但有时也能从儒家民本的原则出发,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这成为其时事诗中最具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政治小说,是梁启超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文学形式,他所介绍的政治小说,是借小说家言,以发起国民的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为宗旨的,是力主为他的政治思想服务的。它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与人们的心声,获得了同道人的支持。但由于政治形势的险恶,以文学改革社会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政治小说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失落有内在关联;历史与史诗叙事是崇高的、官方的、绝对的、过去的,小说则是低俗的、民间的、面向当下现实的文类;历史与史诗需要一种权威的、统一的思想作为其内核,小说则不仅是最需要思想、而且是需要多种思想背景的文类,多种思想并存几乎是小说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冯梦龙和巴赫金都通过有意盲视中西文论史上的权威成见,获得了各自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史诗的过人洞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述精神是独具的,它既不同于古典小说,也与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有所不同。从叙述者与故事关系的远近看来,中国现代小说的叙述者离故事最近,叙述者就是故事的主人,故事的参与者和制造者。古典小说的眼光专注于历史,新时期小说一边关注现实,一边凝视着历史。现代小说专注于现实,故事多叙时事,叙述多用现在时态,现代小说家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和社会改造的意识,比外国小说更加直接  相似文献   

5.
《梼杌闲评》是一部以魏忠贤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着重描写了其祸国殃民的罪恶一生,因此一般研究者都将它归入"时事小说"一类。它继承了时事小说"求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梼杌闲评》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小说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陶维梅 《考试周刊》2007,(11):87-88
时事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即时发布新闻、即兴时事点评,搞时事专题讲座,召开时事专题座谈会,组织时事知识测验和竞赛,鼓励学生写时事点评小论文等几种形式。时事教学培养了同学们对国内外形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曹勃亚 《中国德育》2014,(15):11-17
作为时事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改善时事教育,首先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时事教育的成功开展,还需要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家长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只有形成时事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时事教育。策划者说当今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时事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是活的国情教育。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大事,激励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时事教育常常出现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评价上无视的现象。热点时事有效融入品德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所以小学品德课堂需要关注热点时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及时进行热点时事的相关教育,引导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时事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改善时事教育,首先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时事教育的成功开展,还需要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家长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只有形成时事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时事教育。策划者说当今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时事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是活的国情教育。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大事,激励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年颁发的《教育部  相似文献   

10.
时事小说是中国章回小说发展到明末清初,从历史演义中衍化出来的一个创作支流.它强调当代人写当代事,在当时刊行,内容以反映关系国计民生、对国家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为主.时事小说的题材繁富芜杂,而以明末时事为主,兼及果报迷信、人情世态、命运际遇等内容.其在思想上表现出表彰东林,指斥阉党;歌颂抗清英雄,反对外族侵略;切责明末政治,诅咒农民起义,同情和怀恋崇祯皇帝三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清辽东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小说,尤其是与其他时事小说相比,在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军事性、类型单一、形象单薄的人物、强烈的主观表达、大量引用"公文"、写实与虚构并用等,使它在明清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明清时事小说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乡村小说因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产生,并伴随着新的历史语境而发展。“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分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较之“五四”乡土小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在创作主体、创作思想、文本色调等方面均发生了嬗变。这些嬗变反映了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审美感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学由课堂教学、考试、时事教育和课后社会调查及实践活动等组成。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考试命题时应选择、运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地方特色资源反映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并为学生所熟知。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文教资料》2011,(20):52-53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开民智"、"育人才"和"新民德"的文学创作思想,以报纸为载体,发表大量抨击社会现实的谴责小说、时事小说等实录性文学作品。十九世纪末,文艺小报也被赋予与文学作品同等的历史使命繁荣起来。这些文艺小报促进了晚清文学的发展,体现了"消遣娱乐"和"新闻政治"等方面的文化效用。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时事”进入中学课堂的必要性“时事”主要是指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联系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生活热点及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纽约外史》通过对纽约历史的诙谐评述,讽刺了小说创作时美国的诸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心态。小说背后的思想主线是对启蒙思想的讽刺和抨击,包括对进步主义历史观的否定,对自由主义政治的批评以及对理性主义的嘲讽。这些反启蒙思想构成了小说的思想基调。  相似文献   

18.
清中叶以后愈演愈烈的文字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避祸心理。在避祸心理的影响下,文人原有的对社会政治、民生、时事的关注热情和济世治国的社会责任感日渐减弱。反映在白话短编小说的创作,首先引起了题材的变化:小说题材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题材,反映现实的题材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在以往的旧题材中打转转,有许多作品题材与以往题材或相同或相似,有的还走到了从笔记、野史中找题材的老路上,甚至还出现了较多写妖魔鬼怪的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作品的现实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9.
“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借古鉴今,服务现实,把握未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这是历史教学教育工作的基本目的。然而在我们长期的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淡化了时事教育.回避了社会热点、焦点,不能有效地占今结合,以古借今。明显淡化了历史教育的社会服务性,没有让历史起到“镜子”的作用。为有效地把历史教学与历史教育服务现实结合起来,历史教学需要多关心时事。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小说作家明确提出“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并反复阐述强调.其内涵主要包括存雅道、为世型、劝作善三个方面.明末清初小说作家群体对“木铎醒世”小说观念的极力强调,是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对小说社会功用的重视和对时事的密切关注,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时期的小说观念和小说创作,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