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专业培养要求、专业素质提高为切入点,结合专业实习讲座、微机原理和应用工程训练,综合介绍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建立通信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引入教师讲解与学生设计实践再汇报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仪器》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设置《医学仪器及系统设计》实践课程,构建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结果表明,《医学仪器及系统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212-216
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分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认证的视角,明确了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观测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考核方式,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方法,重新构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该课程经过持续改进和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从建立课程质量框架、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三方面加强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建设,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方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软件设计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核心课程,文章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案例的教学"与"基于项目的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体系设计、项目案例组织、学生团队组建、实践流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就业率,推动了课程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师资队伍的加强等方面,对专业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进行不断完善,构建出新的实验课课程教学体系。旨在为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方法,为本科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五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综合创新实践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综合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项目式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不同层次的项目课题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实践、教师科研和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去研究和解决行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6所研究型大学大四工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揭示社会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536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促进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总体满意度不高;课程与工程实践的关联性总体不强;学生对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在于,课程应加强创新与综合等工程思维的培养,弥补实践应用能力不足这一薄弱环节,设计归纳式的工程学习经验,配置真实的工程学习场所。该调查结果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0.
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思路,在分析目前隧道工程课程安排、授课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通过整合类似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隧道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软件的操作,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设置隧道现场实践学分,做到课堂学习与现场实践的同步进行。明确了工程职业道德教育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分析工程事故案例的方式,从技术和道德的角度教育学生。采用以上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可培养技术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基因工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专业基础课,必须适应当今教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利用教育理念及方法系统指导工程训练模式。本文从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突出对学生基因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工程能力的培养,旨在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新型的"传热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我院借鉴美国高校工程教育运行模式而进行的改革成果之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综合创新实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专业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加强沟通和合作能力。灵活多样的基础平台建设和学习工厂建设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和实践始终紧密结合的开放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训练中工程素质的培养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工程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良好的软件和硬件实施条件,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实际产品实践、先进制造技术实践、创新设计与制作实践、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其产品设计、工艺制定和加工制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机械加工工艺知识、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隧道工程"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对于实践能力培养所遇到的困难,构建了服务于学生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隧道工程模型实验平台,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通过学生自主研制和改造实验装置并开展项目研究,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隧道工程难题的能力。结果表明,这种培育模式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融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素质为关键,推动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专业实践课程是工科类院校大学生的必修实践课程,节能诊断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日益兴起。笔者带领本科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中,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出发,优化暖通空调的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团矿方向)为例,提出将基础课程钢铁冶金原理、炼铁学和工程实践相融合,采用“基础课学习——认识实习——理论应用——生产实习”四步法将基础课程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经过三部曲“书本基本理论联系现场、现场实践融通课堂认知、生产实习重实践”,使学生牢固掌握枯燥晦涩的钢铁冶金知识点,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实现基础课程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效提升工科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内容丰富,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本文对《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旨在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食品工程方面的素质与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分解,使之分布于各个课程中。引入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配备"双师"型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形成以具体课程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短期考核、专业综合设计为中短期考核、全程工程创新实践项目以及毕业设计为长期考核的"长短期多闭环、多反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活动,是促进各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文章在充分分析工训大赛与工程素质培养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赛带课""以课带学""以学助赛"的三位一体的"干中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推动这一培养模式,通过多年指导竞赛的经验总结,构建由基础工程实训、专业基础及选修课和创新类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课程结合工训大赛进行的改革和建设。最后论述了该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经过对该培养模式的践行取得的成效,工训大赛实践表明: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可作为其他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改革,形成了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学习到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物"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也促进了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