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形成总是要以儿童的前概念为基础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地调查学生的前概念?如何从调查的结果出发组织运用学生的前概念并使之逐渐转化?科学概念又如何与儿童的前概念有效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在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三种理解偏差倾向:概念的完全曲解、概念混淆、概念窄化或概念泛化。其影响因素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先前知识储备、学习材料、组织方式及教学情境等有关,但最核心影响因素是日常概念与教学情境。概念卡通依据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典型变式以直观、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维果茨基的经典著作《思维与语言》,深入梳理其关于科学概念的论述,逐一讨论科学概念的本质、形成过程以及发展规律,探讨维果茨基对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为教学带来的启示。维果茨基对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作出区分,开创性地指出二者是同一概念形成过程的两个方面。他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科学概念的发展方式,指出儿童智力发展与学校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教学先于发展。教师教授科学概念时,儿童的高级心理机能尚未成熟,而是在互动教学中通过与所学概念不断建立内在联系而逐渐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主动性、教师的积极性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共同构建了概念的发展,而这些教学概念和方法同时也为科学概念在儿童内部心理机能中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不断深化人们对掌握概念和学科知识规律的认识。维果茨基对儿童科学概念的研究为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开拓了新的角度,推动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前,已经形成了不少关于自然或科学问题的观念,由于儿童持有的这类观念与科学概念的含义并不一致,通常被称为"前概念"。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思维非常的直观,非常的有趣,比如,光是什么?光就是光,每天都见到的,到处都有的,光还有什么"概念"?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小学生往往还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前概念不能视而不见,必须有明确的认识,清楚其特征,注意其影响,把前概念作为产生和孕育科学概念的"必然生长点",通过对其逐步的修正以完成对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但在学习化学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及对各种化学现象、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已自发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这种广泛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不容忽视。在初三化学几乎每节都要面对的概念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前科学概念,以此为教学起点,进行联想、类比、同化,促进前科学概念的正迁移,促使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相似文献   

6.
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儿童概念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是随着建构主义的兴起,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幼儿科学概念不同于成人的科学概念;幼儿主要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获得科学概念;获得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经验和科学活动两种;获得的显特点是“替代概念”(alternaive conceptions)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进一步讨论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科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科学概念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概念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概念。所以,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概念教学,并以此为中心环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科学概念教学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概念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是概念的语词、内涵、外延、例证及其前科学概念。语词是概念的符号,语词和概念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内涵是概念的含义,是通过定义的方法来界定的;外延是概念的全部对象,是通过划分的方法来明确的。概念的例证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必要支持。前科学概念是科学概念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探究是科学教育中核心的行为动词,也是促进儿童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路径。不少研究表明,强调辩护、推理、反思、解释的论证教学是达到探究教学的有效路径。本研究立足一线,借鉴权威,提出了适合三年级儿童的论证教学模式,并编制了信度、效度水平较高的概念建构水平测试工具展开测试并分析,研究发现:本论证教学方式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实验组中论证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无性别差异;实验组的论证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论证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论证模式有较强的外溢性等。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构建科学概念已成为教改方向。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发展水平.把握新概念的生长点,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前概念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是初浅的、不完善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教学已定性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科学”概念,是根据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解释——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科学教育”概念区别于“传授知识”,是指导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保护。儿童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是由前概念到初级概念再到新概念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能在获得新概念后,在科学探究中进一步化解和运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前概念情况,通过情境来让学生形成前概念到概念的过渡,在冲突中形成新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从而进行探究,促进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前概念。但儿童在科学领域中的前概念往往与真正的科学概念不一致。教师应在课堂中多提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值得儿童争论的问题,激发儿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王月贞 《考试周刊》2013,(26):140-141
前概念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而中学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前概念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对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有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一是学科取向,二是生活取向。学科取向的科学教学以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为指向,教师往往从简单问题、单一变量入手,通过呈现一些典型情境或操作,揭示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目的是为儿童将来的学科性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生活取向的科学教学则以解决儿童生活中的具体科学问题为指向,从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7.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堂教学是初中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围绕科学概念的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形成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知识构成的最基本要素。科学知识的推衍、科学规则的建构、科学规律的探求都离不开科学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科学概念还包含思维形成、情感体验等多个因素。同时,在情境的创设、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课堂教学细节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者提出。儿童的科学学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建构.在新旧经验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在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前.儿童的日常经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从而建构了大量自发概念。自发概念中有的部分与科学概念相容.为日后接受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另一些却与科学概念相冲突.被称为“错误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