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北京大学等8所经济学类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院校为研究对象,选取8所高校中经济学跨学科人才培养24项实践文本,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梳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从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以期助力新文科人...  相似文献   

2.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应根据OBE理念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逻辑关系,从全人发展理念出发提出“新文科”背景下“新中文”专业人才结构模型,据此精准描述毕业要求内涵,建构全面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既有专业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时代中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外语教育进入“新时代、新文科、大外语”历史发展阶段,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高质量翻译人才是翻译专业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学生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化访谈法,对翻译专业学生进行调研,研究发现:目前翻译专业本科生对于新文科认知有限;学生专业发展期望与新文科要求大致相符,但缺乏长远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目标与新文科内涵一致,课程设置较合理,但存在优化空间,教学方式上教师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能。可以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数字教学方式、借鉴职前教育路径、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优化培养路径,促进高质量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启动标志着“新文科”建设的正式起航。为调研新文科建设在西部高校新闻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的落实情况与建设实际,故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内容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开设新闻学专业的97所高等院校之培养方案进行调查梳理,发现存在学科定位不明、培养目标趋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独立学院比例偏低等问题,制约了西部高校新闻学专业改革与发展。基于此,研究从“新文科”赋能专业定位、明晰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增设独立学院等环节提出对策,希翼西部高校新闻学专业尽快接轨社会前沿,为业界输送与时俱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等数学的》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文科学生也需要进行这种数学素质的继续培养.在文科数学教育的实践中,要从文科专业的学科性质、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上明确文科数学教育的课程定位、教师职责,使文科数学教育切入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公共治理潮流,适应新时代科技革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为出发点,解释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轨迹,分析梳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展望学科发展和实践路径。立足当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境遇,探寻其核心价值导向,构建学科发展空间,拓宽学科建设结构层次,努力构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体系,积极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独特性、综合性、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媒体格局发生变革,驱使图书情报学教学改革创新。“新文科”时代背景更进一步为学科构建及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拓展新思路、赋能新发展。“新文科”背景下,研究领域有着“学科交叉性”的重要特征,图书情报学专业未来发展也呈现出整合优势资源,进行协同创新重要指向,可建立“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推进“文史哲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图书情报学融合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维度上,促使学生展开综合型、实效型教学进展与实践;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在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层面,需创新“课程内涵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智库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以跨域资源的联动助推学科专业的提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大化释放校企合作平台的综合效能与师资队伍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目的,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文科专业有别于研究型文科专业,也与技术技能型专业不同,应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又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文科人才。技术型文科属于应用型文科的范畴,但技术型文科更强调与网络技术的相结合,比普通应用型文科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提出要从培养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从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实践环节缺失、跨学科的课程不足、创新创业类课程欠缺等问题,进而对工科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细化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多途径建立并优化创新创业类课程,以适应“新工科”建设对工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国家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可能面临缺乏学术渊源、师资不足、与综合性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挑战。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将金融工程专业与该校的船舶、海洋、蚕桑等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国内有特色、省内有亮点”的“江科大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调研论证,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因素如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现有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批判入手,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问题,确立“一德”、“二基”、“三能”、“四证”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培养合格的国际商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促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职教模式。并进行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156-159
为加快培养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对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总结出该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历史学专业作为主要文科之一,其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育自然成为各高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从新文科的提出背景、新文科新在何处、传统文科的不足,以及新文科人才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使历史学专业在新文科视域下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促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与发展,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让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7.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几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构建“弹性顶岗·双证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几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构建“弹性顶岗·双证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构建“自主——互动”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平台等方面提出了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地方综合性“211”高校对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出发,提出了以机器人大赛为基础、以“机器人特色班”为组织形式、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参考、以校企联合培养为主线,形成集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企业实践、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器人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