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基于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意蕴,梳理桂林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与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针对桂林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持续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深挖桂林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对外推广能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条对策,以期为桂林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跟踪分析江西婺源县王村、里官亭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深入了解高校、农村基层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对婺源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方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六方联动"行动体系.高职院校应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以主动服务精神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在政府、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村委会、...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历史结晶,其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唯一性和原真性的基本特性。分布于革命老区广袤乡村的红色资源,具有经济助推、文化传承、思想教育的多重价值。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可以通过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为乡村产业延链赋能、为乡村生态留住乡味、为乡村治理校准规范、为全面振兴凝心聚力等重要价值。但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村民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工作共建共享格局、聚合发展要素、加强产品供给、打造文化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阐述了红色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保障;红色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伟大实践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农民增收致富的指标,更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为依据,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1,(4):84-88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合适的路径。金寨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顶层设计力度不够、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专业人才结构单一、红色文物保护不周、宣传手段相对滞后、成果转化效益不高等薄弱环节。结合金寨特点,提出了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的更好路径:加强顶层设计,着眼长期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保持发展热度;打造专业团队,挖掘红色内涵;重视文物保护,有序开发利用;丰富宣传方式,释放品牌效应;提高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现阶段任务已经转变为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关乎着“三农”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保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L县一直以来立足于“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农业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依托生态优势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然而,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振兴还面临着理念、产业、资源、制度等多方面困境,理应通过根植生态理念、促进产业升级、强化资金投入、健全治理体制等路径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成为新时代乡贤的重要代表。由于新时代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而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能够且必须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提供了路径选择。在“五大振兴”视角下,乡村教师能以“增产”“领路”“作宪”“筑才”“优治”的表达路径,践行乡贤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彰显乡村教师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振兴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吉林省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培养金融人才,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金融人才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仍存在乡村金融环境有待改善、金融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金融人才流失等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困境,提出以对接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应用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形成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思想境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精髓,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农村地区拥有"红色"资源的先天优势,应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振兴乡村文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使红色文化教育在助力乡村文化发展中起到积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生态、文明、人才等方面的发展.以文化价值聚合主体力量,以打造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为再生动力,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前进方向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贵州富含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及地方文化,通过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能改进农村建设中的不足,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孵化赋能”等多种方式助力乡村产业旺、人才聚、文化兴、生态优、组织强,破解乡村振兴道路上面临的现代农业人才不足、产业基础不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等难题。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自身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与地方经济具有天然联系的优势和良好的就业升学优势等,转化为强有力的助力乡村走向振兴的效能,以一种重要参与力量的角色建设乡村学院、开设涉农专业、组建研发团队、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为乡村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研发现代化小型农机具,创立乡村特色品牌,挖潜、激活乡村民俗文化,孵化创新创业载体、主体等形式全面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提升,切实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创收、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驱力之一,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即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青壮年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难度大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不健全,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教育、青壮年劳动力培训、信息平台建设三方面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一是通过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乡村振兴培育后备力量;二是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17.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我国共同富裕必须通过乡村振兴来实现,而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与关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8.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红色文化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红色文化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核心引领力和重要经济支撑。以红色文化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一要通过创作优秀红色文化艺术作品为乡风文明建设立标铸魂;二是通过拓展红色文化展示平台为乡风文明建设搭建阵地;三是通过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为乡风文明建设"聚神建体"。  相似文献   

19.
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掌舵人,乡村中小学校长扮演着乡村学校的领头雁、乡村学生的筑梦人、乡村教师的引领者、乡村文化的革新者、乡村治理的协同者等五重角色,要主动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责任。乡村校长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处理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关系,正视乡村教育的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价值,理性看待“离农”与“为农”的辩证关系,处理好重塑精神文化与丰富物质文化的关系。通过坚持自我培养、加强精准培训、厚植乡土情怀、突出多方协同、重构评价管理等途径,强化乡村校长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建设,构建乡村校长培养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芝华  占琦 《大学教育》2024,(1):14-17+36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办学机构,其承载着乡村政策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培养等重要责任。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失方向、缺乏乡土特色的现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要求更新育人理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活用教学方式,助推乡村文化内化;加强师资培育,担当文化振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