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蔡爱兵 《学子》2012,(9):4-5
一"、教材也在撒谎" 在执教某版本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时,不由得被教材中的一道题目"雷"住了。从下面的车票和商品标识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画横线的部分哪些表示数量多少,哪些表示编码?  相似文献   

2.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上海市长宁区适存小学一年级6个班的学生拿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纷纷朗读书中的对子、古诗等精彩内容。该套系列教材面向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共10册。首批推出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教材,近期将向全市16.7万名新生发放,其他分册将于下学期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3.
教材虽然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但在使用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追求"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现结合苏教版五年级《找规律》教学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徐丽萍 《成才之路》2012,(23):30-30
教材分析:纵观三到六年级的习作训练,发现从教材安排上看,"看图作文"这一形式在习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内容上看,呈现从"一幅图"至"多幅图"再至"一幅图"……螺旋上升的特点。而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个"看图作文"的序列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年级上册中已有一篇"看单幅图"的作文训练,而在三年级下册的习作4中则也是"看多幅图"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看懂图意发挥想象、写好对话"。通过以上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我确定了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看懂图意,学会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问你数字时间的分隔符"两点"写在什么位置,你知道吗?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教育一线的教师们。目前小学数学所用教材有几个版本: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冀教版等,可这些版本的教材对于"时间的分隔符"使用不一。例如,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时间分隔符"使用的两点是在两数字的中央偏下的位置,[2009年秋季教材]二年级上册《六时、分、秒》第64页。  相似文献   

6.
任周清 《考试周刊》2011,(39):89-89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的技能和必要的知识前提。作者立足教材,结合教材呈现顺序,设计了让一年级学生在不同阶段都可以玩的游戏——"逗"猴王,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出速度",提高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时,为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课前我们做了两次前测。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学习分数一般经历两个显性阶段: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三年级从"平均分"引入分数,人教版教材平均分一个"整体"(特指一个单独的物体),如月饼、正方形等;北师大版、苏教版等教材除了平均分单独的物体,还平均分"一个集合"(或称之为"群体"),如一堆蝴蝶、一些棋子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是对三年级内容的延伸,平均分的对象主要是群体,如一把铅笔、一盒面包等。  相似文献   

9.
一次教研活动时,我听到了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分析。分析者虽只讲述了大致环节,但挺有价值。于是,我和一年级老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实践开发。教材是按"说一说,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突出"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四道练习题,其中的2、3、4题(如下图),常见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陈道峰 《教育文汇》2010,(10):40-40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一位学生计算"385-195",结果竟是120。教师评讲时对这位学生说:"以后不要再粗心了",并将得数"120"改为“190”,接着继续评讲其它习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以上三科"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即统编教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更换使用了十几年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北师大版教材),开始教授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且本文只就两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 学生周点点(小名),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性格开朗,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特别突出,但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经常会"忘了做作业"。下面是周点点(下文简称"周")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分数"单元中的"找最小公倍数"时,完成课外作业的3道题及其解答。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方程"这一单元中"天平游戏(一)"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认识了"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的。新教材与老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解方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毕振林 《辽宁教育》2011,(1):117-11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七单元67--68页"认识角"。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数学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9页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相似文献   

17.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体"和"面",现在再来认识"线",体现出对图形认知的发展。如何使学生深刻体验、自主建构,掌握线段的特征?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丰富、立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出现是教材的一大亮点,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问题,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试图以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整体把握"其编排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整合"、"前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2012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要使用修订后的教材,我校使用的是修订后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幸运的我从一年级开始,又是一个新轮回教学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在刚上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我本来是很有信心的,感觉学生理解得还不错。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教学,面对学生上课时的懈怠和作业中的错误,我的自信被打得粉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