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卓越计划2.0的重要措施,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莆田学院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聚焦跨院各界优势资源,推进工文科交叉融合,着力从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特色、师资力量配置、实践创新平台等四个方面,探索"政校企协同"推动新文科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工科育人模式提供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3.
实施“专业+非通用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对“新文科、大外语”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云南民族大学开展“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为例,得出基于“专业+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还有待提高的结论。结合归因分析,提出应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即以“专业+非通用语”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建设为主体,以开展第二课堂和构建实践体系为两翼,以打造师资互通、文化融通、就业贯通三平台为驱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是一场新时代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运动,涉及人文教育、文科教育以及相关学科教育改革。人文具有精神和学科两方面的含义,人文教育与文科教育既相关联又相区别,“新文科”建设不是要否定传统文科,而是要明确文科教育的人本理念,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高新科技丰富文科学术范式,并将全球变革和人类命运纳入文科及其教育教学之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高校要根据新文科特性,建立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教学方式变革,推进科技教学互融赋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实践传统文化研习方式的创新,构建新文科高质量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22,(1):103-108
探讨新文科视野下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分析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立足“新体系、新课堂、新师资、新机制”4条途径,重构人才能力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双师双能”的教学师资,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培养“英语强、商务通、电商精”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破解“文科危机”,文科发展必然要被赋予新使命,其核心特征应体现为学科间交叉、跨学科融合、创新性发展。发展新文科是彰显斯诺所说的“第三种文化”的必然过程。发展新文科的最终目的,必定要紧扣人才培养这一大学本体功能。回归人才培养,绝非生搬硬套地复古和重提,而是基于大学发展包括文科危机在内等现实困境而作出的一种理性明智选择。长期以来“五唯”现象的客观存在,已对我国大学乃至新文科发展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一些严重后果。因此,“破五唯”必然成为大学发展新文科、回归人才培养的根本手段。五唯之“破”与文科之“新”是双向奔赴、互动协同的关系。在此意义上,“破五唯”是发展新文科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应用型文科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文科”理念助推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重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建立以应用文科为对象、以综合实验教学为抓手的教学体系结构。从综合性新文科人才的培养理念提升、新文科实验教学的体系重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课程的多元建设和应用文科实验室的高度开放与广泛共享等方面拓展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维度和深度。将“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文科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复合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成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北京大学等8所经济学类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院校为研究对象,选取8所高校中经济学跨学科人才培养24项实践文本,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梳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从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以期助力新文科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文科建设在我国高校全面展开,外语专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外语专业,是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新外语。新外语建设基于《国标》和《指南》,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指引,培养的是能够传播中国、沟通世界的新型人才。外语专业的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理念,不断探索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背景为出发点,通过厘清文科应用转型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从圆通制的视角提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和举措,阐述阿坝师范学院在文科应用转型过程中借助圆通制破解文科应用转型困境的实践,即以圆通科学工作标准为载体,借助工作经验传承系统,通过"五融合"的模式,主动开展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该实践与探索既丰富了文科应用型转型内涵,又契合了新文科建设要求,对地方师范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引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领航和指导作用。在原理上。马克思主义指明新文科建设的实践导向;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启示新文科建设推进学科融合;在人才培养上,马克思主义要求新文科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型领导人才、传播人才和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新文科建设以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旨在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文科建设对商务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内涵和建设需求等带来了良好机遇。文章结合校本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从确立新方案、搭建新平台、建设课程群、创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商务英语课程的新型范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号召,文科人才培养应“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财经人才当襟怀天下,创新实干,勇争一流。高校在新经济教育探索过程中宜恰当应对新兴技术对传统财经教育提出的挑战及学科体系呆板,财经类人才培养欠缺实践性与创新力、话语体系受西方支配时间较长等问题。当前亟需推动构建一个以“深度融合,经济匡时”为特色的新型财经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发展定位不清、专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介绍并分析了该校对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文科的背景、内涵及其对于高校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文科生创新能力匮乏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设置单一、创新引导工作未充分开展、实验实践保障条件及保障队伍配备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专业结构、分年级加推多学科交叉实验课程、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推行“校—院—专业”三级实验室共建模式、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等对策及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完善文科实验室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推行“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管理模式,充分保障高校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开展,推进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文学科实验室的构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渴望,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文从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文科实验室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用三方面来探析文科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内部联系,提出优化校园学习环境、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校外人文学科教学基地合作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财经类高校如何着力于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竞争力的财经卓越人才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标。传统财经教育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融合不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足和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培养程度不足。基于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特征,财经高校应遵循“中国特色、教育规律、时代特征、学校特点”这一基本逻辑,走“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的四融合路径,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