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重建一批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是我国实施建设高水平的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学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之道”理念的回归与创新,而准确把握学校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是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本文在分析当前新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观念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试提出以欧陆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城市科学的综合研究为突破口的同济大学文科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姜帆 《林区教学》2009,(10):11-12
我国的文、理分科教育的产生迄今为止有百年的时间,而我国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教育仅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为什么理工科大学要兴办文科教育?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这种理念是推动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教育的主要动力。理工科大学怎样兴办文科教育?这是对理王科大学文科教育具体方式的思考。学者们提出的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教育的“阶段论”是理工科大学文科教育兴办的总体指引;按照这种“阶段论”,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的当前重点是兴办特色文科,可以通过“文理交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注入两种途径来完成。在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思潮对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要求大学的发展转换视角,不能仅关注论文、项目、科研经费等“智商型GDP数值”,更须夯实与唤醒诸如大学精神特质凝练、软实力提升、内涵建设等“情商型指标构成”。在新文科建设视野下,大学应是基于“学府、学人、学业、学术、学统”有机组成的“智商-情商双馨”共同体。“大学的情商”可彰显“五新”:凝练大学精神,建构“特质学府”,呈现传统经典文化现代传承的“新格局”;引育“卓越学人”,优化人力资源“分类分层发展”的“新功能”;提供“优质学业”,推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形成科研评价的“新路径”;锻造“深层学统”,强化回应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新范式”,在“开新局觅新机”中,积极回应时代大变局下的新文科建设时势诉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变”“四改”“五提”优化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是一场新时代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运动,涉及人文教育、文科教育以及相关学科教育改革。人文具有精神和学科两方面的含义,人文教育与文科教育既相关联又相区别,“新文科”建设不是要否定传统文科,而是要明确文科教育的人本理念,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高新科技丰富文科学术范式,并将全球变革和人类命运纳入文科及其教育教学之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7.
梁辰 《海外英语》2023,(22):138-140
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始终围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而建设,促进融合创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方法,旨在铸魂育人。而跨学科融合、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线下讲解、云端管理是满足教改需要以及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亦是新文科视域下课程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首要任务。基于此,该文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常采用的“2+2”、立体化、延伸式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析新文科理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破五唯”从共识走向公共政策后,“破五唯难”成为了阻碍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之所以称之为“难”,是因为当前的“破五唯”政策推进缓慢,效果不彰。从新制度主义观点出发,“难”的本质在于,政策变迁陷入了一种极端“恶性路径依赖”。问题的产生既有外部“管理主义”的原因,也有内部“符号暴力”的原因,且二者相互塑造和型构,彼此增强。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超越内、外部因素的“互构”,通过路径创生来摆脱对原有路径的依赖。具体而言,外部路径创生要将“破五唯”嵌入“管办评”分离和“高质量发展”转型等宏观变革之中,探索评价主体和模式多样化的可能性,降低行政管理的控制力度;内部路径创生则要自下而上发掘具有冲击性的要素使路径偏离既有结构的束缚,并引导制度的价值追求回归内在的激励性。据此,构建更科学、人本、有序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彻底实现对高等教育场域“破五唯难”问题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高校要根据新文科特性,建立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教学方式变革,推进科技教学互融赋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实践传统文化研习方式的创新,构建新文科高质量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教育实施过程,以“人才培养三问”为基础,提出了“过程式”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什么”→“用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为主线,回答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质量的问题,基于“要素论”充实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具体从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内容与课程体系、培养制度与形式、教学实践、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培养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应用型文科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文科”理念助推文科实验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重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建立以应用文科为对象、以综合实验教学为抓手的教学体系结构。从综合性新文科人才的培养理念提升、新文科实验教学的体系重构、应用文科综合实验课程的多元建设和应用文科实验室的高度开放与广泛共享等方面拓展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维度和深度。将“新文科”背景下的应用文科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复合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人才培养旨在立足新时代探寻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之路。本研究以“知行合一”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组建“行知实验班”,以“三跨三融通”为引领,探索和实践着“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此为基础,“新文科”卓越人才改革应坚持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实践载体、教学平台、育人环境和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构建新时代卓越文科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要求和新经济发展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知识学习—实践探索—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大力促进课程融合、专业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构建一个核心、两种驱动、三阶培养、四大融合的“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陆志军 《海外英语》2023,(22):106-108
《新文科建设宣言》对英语专业的发展维度、理念和路径提出全新要求。英语专业应该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契机,在发展改革上先行先试,探索以“素质、知识、能力”为三类发展维度,以“新定位、新阶段、新要求、新贡献”为四种发展层面,以“价值提升、专业提升、课程提升、模式提升、文化提升”为五个发展基点的“三维四面五点”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按照"新文科"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该文分析了当前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指向下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新文科是新文科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地方高校要适应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培养支撑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必经之路,要提高培养质量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水平,强化协同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新文科之新在人文精神、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和落脚点。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以新文科之新为指导,探索“公共管理学”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的路径和课程内容,提升“公共管理学”课程在育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重塑课程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18.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精巧、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显著优势,是高校本科教学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为了符合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拟探讨适用于新文科背景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梳理新文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大类本科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评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因“五唯”困扰而饱受诟病,其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学术泡沫的产生。自“破五唯”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一系列学术变革活动,推出了诸如“学术代表作制”等种种新举措,但从“破五唯”的政策精神看,诸多举措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问题,陷入认识论方面的理解误区。推进学术评价变革需要建立在尊重内外部矛盾以及相关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五唯”到“多维”的评价变革体现的是对不同学术研究逻辑与知识生产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责任使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