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城镇化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科学观念的引导。科学观念包括以人为本、市场推动、政府促进、"四化"同步以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  相似文献   

3.
江安县结合自身区位和交通资源优势,发挥生态产业特色,努力破解工业与地方资源、工业与农业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不够的难题,在实施“两化”互动发展战略中,将工业强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两化”有效互动、“三产”有机联动的可持续、循环、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的“两化”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绿色循环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思想的外在体现和本质要求,这对于我国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这就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绿色低碳”原则,走“产业与城市”“人口与城市”“生态与城市”“人文与城市”的“多维”有机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向低碳转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已势在必行。中国企业的命运与气候变化下的全球经济新格局休戚相关,如何实现低碳转型?如何抢占先机加速发展?这些问题都取决于企业如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的能力。更需要企业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新梳理自己的低碳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权和产业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外,也符合各国经济利益上的追求目标。我国国内外的现实显示了我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依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加快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建立一个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揭示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8种联系:低碳经济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新经济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对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变暖,在人类自然资源和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我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走低碳经济之路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第三次世界城镇化的浪潮中,为创造性地促进内需、解决城乡统筹,城镇化成为破解矛盾的关键抓手.河南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城镇化的压力较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难题较多,最主要的是人口转移挑战大,土地和资金等资源支撑不足,气候环境破坏严重.考虑到河南省区域广而发展不平衡的严峻现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务必要以协调为主线,以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为原则,以“化农”为根本任务,以城镇低碳经济为方向,合理解决传统城镇化弊病.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促进城镇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率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和传导机制,对协同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生活消费在影响产生过程中表现出差异化中介效应。在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约束下,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尊重区域发展差异,提升政策举措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费的主要载体,发展低碳城市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探索,各国也在积极尝试构建低碳城市,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在低碳经济的理论综述基础上,对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成功实践进行分析,并对我国构建低碳城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协调表现的探讨分析,结合世界城镇化发展三种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差异性城镇化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观指导下,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地域差异,实施区域差异性城镇化发展模式,东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则应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城镇结构体系的改善;构筑跨行政区域的大城市群(带),逐步建立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对惠州发展低碳经济自身具有的优势、劣势,外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运用SWOT矩阵组合分析对惠州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茶文化旅游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开展低碳经济与茶文化旅游的研究,必将对茶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通过研究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契机和条件,分析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旅游案例,指出发展低碳茶文化旅游是实现茶区原有生态和旅游经济同向共生发展的明智之举,进而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城市就业容量增加趋缓、农村劳动力日增且素质低下、乡镇企业由于分散而面临困境等诸多现实问题面前,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核心在于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模式与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它是加快农村发展和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开始适时推动城镇化建设。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着举世无双的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的诸多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研究城镇化过程中新生居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不仅有利于切实保护新生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合理推进,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促进城乡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应当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加大供给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共同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面对碳排放这一外部性问题,国家需要通过经济政策对市场失灵加以调控以推动节能减排。笔者通过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从低碳政策取向方面提出了目前发展低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事实上,低碳经济不仅是对现有能源消费模式、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而且内含生态文明和伦理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