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强 《文教资料》2012,(12):115-116
李可染的山水写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写生他探索山水画的变革,他将光引入山水画的表现,在辛勤的笔墨耕耘中创立了"李家山水";他的写生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与可实施性,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影响到全国院校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他所确立的写生模式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普遍应用,成为山水画家探索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可染的山水画在20世纪山水画坛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其风格被誉为"李家山水"。李可染山水画之所以有强烈的时代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李可染在不失中国画精髓的前提下,强化了光的因素,尤其是逆光的运用,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家山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李可染先生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李可染的山水画生机勃勃,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李可染先生为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亮、重、满、黑的新画风,所以说,无论是从吸收外来绘画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李可染先生的中国山水画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论述油画风景的中国化,是引进、碰撞、融合、创立、形成流派,这样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山水油画”的成功必须从中西艺术的两座高峰中入手,掌握西画色彩之精粹,修行中国山水画之精神,在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中寻找出路,才能造出具有中国山水精神的油画风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美术学院的学者童中焘先生在《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代序中指出:“继承与创新,本无矛盾,只因对继承的理解有了偏差,学习方法有了偏差,于是产生了矛盾。”多年来,艺术教育者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反复探讨,试图开辟一条既可以延续传统又不乏创新精神的道路。中国山水画历史长达数千年,绵延不绝;中国山水画历代名家多如繁星,各领风骚;中国山水画历代名作云蒸霞蔚,数不胜数。纵观历代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画法画论,我们更是需要领会和掌握其中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学为我用。苗根源编著的《极品山水——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及画法图释》一书中既有作者对于传统画论的梳理,又配以大量的古画作品与作者在继承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诠释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山水画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自然观充分体现了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妙契的关系,反映出传统山水画家肉体与精神上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得到发展的同时却破坏了自身的栖息之所,也破坏了传统山水画所折射出的艺术自然与山水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宾虹作为现代山水画的先行者,运用积墨法开创了浑厚华滋、意蕴无穷的新山水,开启了中国山水艺术的新时代.李可染虽师承黄宾虹,得其积墨法之精妙,却又"深入生活"结合现代的造型方式使中国山水画焕然一新,作品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同时,仍葆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黄宾虹和李可染积墨山水画都以"黑、密、厚、重"为主要特色,然而其画面虽黑密却不滞塞,厚重却富有生气,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画面所呈现的光感.本文对二位大师的积墨山水艺术中"光"的表现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还能进一步探索其作品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在山水画教学方面和当代山水画的具体创作中,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抱石皴"是在傅抱石深厚的文化素养、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中产生的,四川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和傅抱石不断的探索与体悟是"抱石皴"逐渐成熟的关键。它所采用的技法打破传统中国山水画"皴擦点染"的固定程式,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又一次创新与突破,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皴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山水画作家的喜爱,其背后体现的抱石精神成为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在传统与创新的争论中,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应在继承传统中有益的东西,发挥我们各种绘画传统长处和特色的同时,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特色.既不能固守传统,又不能完全模仿西画,而是需要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根基,开拓和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创造出现代性的中国画来.  相似文献   

10.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