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现象学关于原意识和反思的理论,对于理解教师之教、教师反思以及教师反思何以可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原意识是人对自己正在发生的行动的觉察,反思则是对这种觉察的觉察,并且是课题化的更具能动性和自觉性的直接觉察.在教的原意识与反思意识的关联关系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和丰富地理解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的养成与实现.对于教师反思以及教师之教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教师自身真正拥有"教的意识",拥有对教的真实的理解,获得"教之先对教的拥有",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起点,是教师之"教"得以发生和维持的源初动力.激发和养成教师的"教的意识"正是教师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每当淮河蓄洪时都会造成村庄和农田的淹没,但是,当水灾退去,居民就会回到原居住地,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水灾及治淮工程建设来了解淮河生态时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原"作为古代一种文体萌芽于秦汉时期,如<吕氏春秋>之"原乱"等,成熟于唐代,代表作为韩愈之"五原",以后各个时期也不乏佳作,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之"三原".自五四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运动,"原"之为体便停止发展而被现代学术论文形式取代.  相似文献   

4.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野合而生孔子"之"野",既非一般意义上的"野外",更非"不合礼仪"之义.而是古代,处于野外丘陵之中,祭祀地母的节日--社祭之地周围的丛林.  相似文献   

6.
借鉴军事上的"三点一线"来理解办刊中的"三点一线",有异曲同工之效.期刊工作者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期刊的"定位点、亮点和卖点",将关系到期刊的前途和命运,须努力为之.  相似文献   

7.
"上善若水",我们教师是"善"的传播者,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善"的基本意识,教师必先具有"上善".何为"上善",即"水"也,是故日"教师之善,应若水".倘无水之.善",则不光不善为教师,更不善于教师之道也.故善为师者,应若水也.……  相似文献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9.
<正>唐成保男,汉族,1945年2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洪河桥镇曾沃村人,中专学历。1968—1970年在曾沃小学任教;1970—1973年在新台小学任教,先后承担小学语文和初中化学教学工作;1973—1984年在洪河桥镇小学任职,除教学工作外,还担任学校负责人;1984—2005年在曾沃中学任校长,并承担初中地理教学工作。2005年退休。1999年被评为洪河桥镇"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获得阜南县"共青团工作热心支持者"称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画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空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藉"空白"理论观照《吕蓓卡》由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导演希区柯克不仅忠实于原著,而且以其独特的创新手法抓住小说之"灵魂",从而指出改编旨在于原文本之"神"于电影中的再生,并非对原文本简单地复制。由此可见,电影改编不仅要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其精髓就在于"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