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是影响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存在过高与过低并存、"两头偏大",以及生师比偏高使部分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频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师比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常用的表征指标。以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生师比2:1~4:1为参照,纵向维度,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生师比发展情况;横向维度,运用多个变量的曲线模型估计研究生教育生师比与本专科院校招生数和教师数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教育政策推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的因素主要包括:班级容量、教师工作量、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其中,教师工作量,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折算系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时数,短期培训教学时数的确定是生师比计算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中美两国博士生教育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从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程度和就业等角度分别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的合理性。通过分析生师比和硕博比等博士培养支撑条件,讨论了我国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生师比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的论述,强调了生师比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加强对生师比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生师比不仅仅是一个从师生数量和工作量角度计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师生责任心及其教学投入的反映.生师比的重要指示作用在于:生师比需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提出不同要求;控制班级规模,以小班授课为主提升教育质量;控制非教学人员的比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均衡各学科生师比,使之满足各自的合理性;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从制度上确保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印度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探讨了印度高校的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教师职称结构、教师工作量标准和教师考评制度。同时分析了印度高校的生师比、非教学人员和学生比、教职工与学生比及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之间的比例。印度高校所实行的附属制和走读制,是导致生师比较高和办学成本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朱旭东教授做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书院教授讲会,就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问题及其解读路径做了专题讲座,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郝文武教授主持。朱旭东教授结合自己经历和研究成果,指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培养脱节;2.教师教育体系不公平;3.“师范专业”的名称、名目繁多;4.教师教育机构组织分散,效率低下;5.教师教育机构没有资质认定标准;6.教师教育课程脱离中国教育现实;7.“学科教学论”已经过时;8.师范生招生分数线过低;9.师范生就业困难重重;10.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建立缓慢。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从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两个指标入手,通过对我国与部分OECD国家权威教育机构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存在两个"相悖":一是在生师比相近的情况下,我国与OECD国家的平均班额呈巨大反差;二是小学阶段生师比与平均班额呈非正常的反比方向发展,即生师比呈下降趋势而平均班额却呈上升发展态势。这两大"相悖"说明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士生教育动力学模型揭示的链式反应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及相应数值求解方案,实现调控时期成长指数随时间变化情况下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全面定量分析。以“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博士生教育从“积极扩大”到“相对稳定”为例,给出规模调控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招生规模增速持续高于导师规模增速、直博招生推广使得平均修读时间增加和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因素,造成生师比不断升高而带来的潜在质量风险是当时主要挑战;该调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招生规模成长指数均值于2003—2004年从约0.20降为约0.03是关键。基于数值模拟的定量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博士生教育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合理的生师比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极差、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区域生师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区域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非均衡发展情况比较严重,改善这种状况对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2.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科”层面的“人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二是“历史”层面的“人学科”与“人主义”的甄别;三是“教育”层面的“人学科教育”和“人主义教育”的差异,章对有关“人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的本质看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大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科学观决定了科学教育应从分科走向综合。科学教育的综合不仅是自然学科内部、自然学科之间的综合,还应包括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综合,实际的综合程度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交流是影响高校学生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生活。当前高校师生交往互动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类型院校差异显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学生工作、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对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交流状况具有不同的、显著影响。目前高校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师生交往的限制,只有通过大学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比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配套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倾斜、与学工系统密切合作等,才有可能建设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现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存在总体超编、实际缺编,大班化现象普遍,教师负担过重,学科结构严重失衡,学历层次偏低,老龄化现象严重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挖掘现有教师队伍潜力、适当降低生师比,有计划按需求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进行有效培训等途径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While there is a growing literature focused on doctoral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about science teaching, rarely have recommendations extended to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science content to teachers. We three doctoral students employ self-study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our develop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teaching science to teachers during a mentored internship in an elementar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With our mentor, we examine critical incidents in the experience that supported new insights about teaching teachers and about ways in which beginning teacher educators need to develop their exist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teaching science to students in order to teach science effectively to teachers. We emphasize ways in which doctoral internships can support this learning and how our respective cultures shaped our interactions with and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as learners.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生师比、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结构等维度,分析100所不同区域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发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职称人数偏少已不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双师素质的内在本质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For over a decade, debate has raged about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PhD, including its role as preparation for working in academia. Academic work has changed a great deal in the last 60 years, yet our doctoral curriculum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tic. While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matching PhD programmes to ‘real world’ needs, there is a surprising lack of research to inform researc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t this level. If we take the position that the PhD is still the best way to prepare for academic work, what skills and attributes should we help graduates develop for this destin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a set of academic job advertisements and asks: What do academic employers really want from the PhD n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