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家“五常”,指“仁”、“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儒家“五常”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仁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义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礼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智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信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
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道德建设是实现人际关系良性互动的前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纽带。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教师的师德建设,不失为形成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聚集地,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发生的主要场域。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事关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影响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在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提升每位学生的道德涵养。  相似文献   

5.
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旭宇 《大学教育》2018,(3):182-184
高校强化道德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是提升国民综合道德素质、引领时代风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高校道德建设创新及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对完善学校建设和治理,创新发展及培养人才起着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道德与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道德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来探讨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小可 《时代教育》2014,(10):57+89
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人际和谐,但调查显示,由于自卑心理及认知偏差,大部分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理想。杨朱"贵己"观在帮助我们确立健康的自我观,处理因信仰失落、利益至上带来的人际交往困惑,笃定地追求终极价值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可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和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以此为例,号召教师们丰满自身理论体系,将中国传统精华思想逐步渗透到教学中来,丰沛学生的思想,为他们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客家廉洁文化推动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推动正确荣辱观的树立、纯化人际关系的社会风尚、确立人际关系的廉洁原则和促使清洁人际关系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客家廉洁文化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