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发展要求,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存在着职前职后相分离、师范教育学科设置不科学合理、教师发展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必须重建师范教育课程,凸显教育学科课程,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的培养,重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由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大系统构成。学术性、教育性和职业性是培养的素质要求。文章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且思考建立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教师专业化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当前,我国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培训形式化和培训课程随意性大等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在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是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也是确立教师培养培训目标及专业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探讨职称制度在高职教师培养中的功能定位,剖析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加强职称政策顶层设计,按照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制定高职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追求是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30多年来,关于学历的政策演变是:小学教师中师化、专科化,未来将达到本科化;初中教师专科化、本科化,未来达到研究生比例化;高中教师本科化、硕士生比例化,未来达到研究生高比例化。为此,通过职后教师培训和职前教师培养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追求教师学历层次提高的价值理念为学历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发展,最终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策改革和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危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遇,探索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招生、职前培养、就业、职后培训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师教育模式,努力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高职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基本处于相互割据局面,严重影响与制约了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科学构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高校、企业和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长效机制,形成高职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继续教育体系,保证高职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保证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群体,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是提高中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江苏中职教师培训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了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培训策略,建构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在其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师范性为基础,实践性为特色,两者相结合,相统一才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同时加强高职教师师范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培训,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教师专业化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如职前缺失高等职业教育学、心理学、职业实践教育及专业自主受限等问题,提出了教师整体职业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师主体的主动发展和政策体制上的保障等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教师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不强、课程开发与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借鉴国外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成功经验,从政府角度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化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学校层面实施校本培训策略,同时推动教师从个人视角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构建管办评分离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分级培训新机制,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偏低与自主发展动力不足,培训机构实施培训不规范、效果差等难题。通过制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标准与评价考核标准,建立分层次、逐级培训与多元评价机制,强化培训质量控制与过程监督,形成管-培-评协同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新体系,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准确界定高职院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了解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现状,可以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的需要。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课程建设,基于教师职业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分模块对师范生进行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立体化"、"全程式"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增强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标准制定的依据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是指关于教师知识和教师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参照标准即国家法律和国内外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现实基础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与高职教师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偏低,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机制,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尤为迫切。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互动机制的建构,关键在于明确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以及职称评定制度,并使其相互衔接,形成良性互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赵红军 《成人教育》2012,32(10):91-93
文章在对职校师资的校本培训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内涵界定及文献述评的基础上,从体现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教师自主性和结合职校教师自身特点出发,站在职业学校教师个体的视角,提出基于校本培训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三种基础性策略,即深刻反思、扎实研究和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8.
专业化与卓越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和专业特征是推进职业教育卓越教师培养和评价的应有之义。以上海市首批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教师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依据对个别访谈文本资料的整理和编码,构建中职卓越教师专业特征框架。从专业特征来看,首先,中职卓越教师具有充沛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不断追求卓越;其次,积极投身并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典范;三是聚焦中职育人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四是服务教育、服务行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以此为依据,提出应构建"五位一体"的中职教育卓越教师角色框架,强化以教师自主和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探索符合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特征的评价内容与导向。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校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区域化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的动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企业、大学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共建研发中心,高职院校与大学可以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强化师资培训、转化科研成果的互动,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质量的中职教育和高素质的中职教师。当前,我国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剖析我国中职教师职前培养现有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从国家层面提供优化中职教师职前培养路径的政策、经费和制度环境支持,并从中职专业理论课教师、普通文化课教师和专业实训课教师三个维度,分别构建了中职教师职前开放分类培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